臺灣總督府醫學校,成立於明治33年(1899) 4月。
1919年4月,是校改制為「臺灣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
1922年,改稱「臺灣總督府臺北醫學專門學校」。
1936年,臺北帝國大學成立醫學部,
原臺灣總督府臺北醫學專門學校即改隸臺北帝大所管理,
稱「臺北帝國大學附屬醫學專門部」。
1945年以後,臺北帝大醫學部與附屬醫學專門部,
兩部合流,改制為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
明治28年(1895)6月,台灣總督府在舉行「始政式」後第4天,
就在台北大稻埕創辦「大日本台灣病院」(為今台大醫院的前身) 三年後遷至台大醫院現址西側。
「病院」即日語「醫院」之意),從日本派來醫生10名、藥師9名、護士20名。
1897年4月12日台灣病院院長山口秀高在院內創辦醫學講習所
(又稱土人醫師養成所),以培養台灣本地醫師為目的。
1898年3月總督兒玉源太郎起用了曾任衛生局長的後藤新平任民政長官之後,
1899年2月20日升格為台灣總督府醫學校,五年制專收台灣人全部住校。
1899年4月1日,台灣總督府醫學校舉行「開校式」。
台灣總督府醫學校歷經台灣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1919)、
台灣總督府台北醫學專門學校(台北醫專,1922)等階段。
1936年,台北帝國大學正式成立醫學部,台北醫專併入臺北帝大改成
台北帝國大學附屬醫學專門部,
期間一共培養了1888名台灣人醫師,其中繼續深造者212人。
1945年,中華民國政府接收臺灣後,
臺北帝大醫學部與附屬醫學專門部,
兩部合流,更名為「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部」。
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日本赤十字社臺灣支部病院,
分別改為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
1946年,奉教育部函,臺大醫學部改稱「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
醫科四年制改為五年制並加一年實習;醫學專門部併入醫學院。
此為台灣施行中國式醫學教育制度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