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內鄉名源於鄉治所在之林內聚落。

在清朝以前,本是一林蔭濃密之大林野,位於山麓,

半山半原,雜木叢生、荊棘遍佈、人煙絕跡之地。

清康熙末年漢人渡海來臺至此墾拓,

因係於森林內建立村落,故名之為「林內」。

清治初期,漢人開始大規模開墾斗六、林內地區。

其中林內地區的主要拓墾者,有康熙末年入墾林內聚落的

鄭萃徘、雍正年間入墾九芎林聚落的楊逞,及曾協助鄭萃徘

開墾林內,其後轉至九芎林開墾楊逞所未及地區的蔡麟。

乾隆二十五年(1760),余文儀在其編纂的《續修臺灣府志》中,

已記載斗六門保為諸羅縣新增三十九保之一。

大正九年(1920)廢除堡里、街庄而改設街庄、大小字,

本鄉東南部約八分之七面積歸屬台南州斗六郡斗六街,

包括林內、九芎林、烏塗子三個大字全部及咬狗大字北半部;

西北部約八分之一面積則歸屬同州郡之莿桐庄,

但僅含新庄子大字之東半部。

烏塗村是林內鄉的一村 , 位於濁水溪河床堤防與林中村間 ,

有濁水溪通過水利四通八達。

開墾之初,缺水缺電,沒食糧,生活艱苦,

日治之後,開始整地鋪路,但遍地的石頭依舊無法耕種,

然而經過幾次濁水溪的洪水氾濫,大水挾帶濁水溪上游肥沃

的烏土沖刷而下,竟累積一層層的的泥土,

造就烏塗村的生機。

烏塗村坐擁濁水溪源頭,黑土孕育肥沃良田,

農產品有口皆碑,又以檳榔心芋最為人知,

這些年在農友、鄉親奔走下,

「林內芋」坐穩全國第四大產地。

2015年產地面積從100甲擴及現今約200甲,

僅次於屏東、大甲、苗栗。

其間有不少休閒農場,

位於鹽讚的秀枝農場是以酪梨為主的農場。

場本部正身為一傳統古厝,

左右護龍為擁有四批水屋頂的

紅磚外牆辦公室所,

遠觀非常搶眼…….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