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5735.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清康熙六十年(1721),今日「二崙」、「崙背」一帶成立堡,命名為「布嶼稟堡」,

附近一帶原屬平埔族貓兒干社,即昔稱「南社」的所在地,該族慣稱此地為「布嶼稟」,

直到清乾隆年間,省略「稟」字,而將此地簡稱為「布嶼堡」,

DSC_5713.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DSC_5714.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DSC_5734.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DSC_5735.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PC071075.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PC071076.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PC071078.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PC071079.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PC071080.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乾隆二十九年(1764)出版的議台灣府志一續修一書,

就出現有「布嶼大庄」的地名,

相當於今日行政區域的崙背鄉舊庄村,

就是最有力的佐證……….

DSC_5729.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DSC_5730.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DSC_5731.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PC071081.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PC071082.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PC071083.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PC071084.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PC071085.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PC071091.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PC071092.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廷派水師都督施琅攻台,明鄭幼王鄭克塽在閏六月五日降清,

施琅在八月二十三日將鄭氏一家人遣回其故居福建南安,二十三年四月,施琅向清廷奏准

建置台灣府,隸屬福省台廈兵備到之下,並改鄭氏治台期間的天興洲為諸羅縣,

時西螺、二崙、崙背等地區並稱布嶼稟堡,後稱布予堡,隸諸羅縣。

DSC_5715.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DSC_5717.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DSC_5720.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DSC_5722.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DSC_5723.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DSC_5724.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PC071095.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PC071096.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PC071097.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PC071098.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康熙末年因諸羅縣移民大量增加,諸羅縣地區急速開發,

在諸羅縣內新設彰化縣及淡水廳,這時虎尾溪北至大甲溪南一帶改隸彰化縣,

西螺、二崙、崙背三鄉鎮屬彰化縣管轄,

分稱西螺堡(西螺)、布嶼堡(含二崙、崙背)。


DSC_5717.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DSC_5718.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DSC_5719.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DSC_5721.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DSC_5726.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DSC_5727.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DSC_5728.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光緒元年(1875)行政區略作調整增設台北府,

光緒十一年(1885)四月台灣建省在中部地區新設台灣府,就台灣府改為台南府,

將彰化縣東北地區一帶增設台灣縣及苗栗縣,

虎尾溪北一帶新設雲林縣,

西螺、二崙、崙背地區脫離彰化縣改隸雲林縣,

分稱西螺堡、布嶼東堡(二崙)、布嶼西堡(崙背)。

DSC_5731.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DSC_5732.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DSC_5733.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PC071077.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PC071086.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PC071087.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PC071124.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PC071088.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PC071099.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PC071100.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PC071101.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DSC_5721.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枋南舊稱「崩溝寮」。

此聚落之南方的施厝寮大排水溝在過去是彎彎曲曲的,每遇大雨則崩塌,

故將其北邊臨近聚落稱「崩溝寮」。現在施厝寮大排水溝以截彎取直,位置往南移。

光復後從閩南話音譯過來所以叫做枋南。

PC071102.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PC071103.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PC071104.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PC071105.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PC071110.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PC071111.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楊家古厝為一進左右護龍的三合院格局,位向坐北朝南,

屋後有果園,左側有水井一座,建於昭和6年 (1931)間,

起建人為楊牛,曾任擔任兩任保正(村長),為地方上的望族。

PC071089.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PC071090.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PC071093.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PC071094.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古厝正身面寬五開間,正廳門堂上塑有楊氏堂號「四知堂」,

左右兩側裝飾與配置均衡對稱,正廳簷廊設廊柱採洗石子表面處理,

明間左右廊柱上並有印刻勸勉後世子孫對聯,步口棟架通樑以獅座設計,

員光雕工圓潤,活潑逗趣,廊柱上出挑之垂花、人物,

滿是歲月風霜洗禮的跡痕。

PC071106.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PC071107.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PC071108.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PC071109.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PC071118.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PC071119.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PC071120.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PC071121.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楊家古厝呈縱深型合院,分內外埕,右護龍與正身外飾式樣與灰瓦均

為國防色系,研判應為初期「單身手」正身加右護龍(友梅室)同時建構,

左護龍(芝蘭室)從建材與裝飾與正身右護龍明顯不同,推敲應為後來追建,

但左右仍均衡對應。

PC071112.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PC071113.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PC071114.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PC071115.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PC071116.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PC071117.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PC071125.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而正廳可以說是楊家古厝的視覺焦點,「重簷」讓天際線充滿多重變化,

脊堵上各式各樣動物的造型與典故,

精湛的剪粘工藝,色樣華麗,精采生動,令人目不轉睛。

PC071122.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PC071126.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PC071127.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PC071128.JPG - 崙背  枋南  楊家古厝

 

可惜長期無人照料,正身重檐部分已嚴重坍陷,

望著孤單得獅座,不禁令人唏噓……….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