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塗褲地名,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地名。
一說為平埔族語音地名TUKU的拼音,
其發音又與早期農家的糊土的儲藏設施(土庫)諧音相近;
又以竹為支架外,塗糊土橢圓型,有四足的「土庫」,
又稱古亭笨,因而得名。
另一說土庫昔日為鹿港通往北港、新港、民雄、嘉義、
台南必經要衝,沿路兩旁高聳,中央低窪,道路十分狹隘,
乾燥季節時塵土飛揚,每逢下雨天泥濘沒脛,人馬車輛
行經黃吉崙莊雙腳深陷泥沼,牛車輪帶動污泥黃土,
會把旅客沾得滿衣褲腳,有如穿著塗褲,於是順理成章以
塗褲莊為地名。
清代時,土庫屬於台灣府諸羅縣大坵田堡;
日治時期,明治三十一年(1898)納為嘉義廳土庫支廳
大坵田堡,當時即由林氆擔任區長,轄域是土庫、過港、
新興、糞箕湖、埤腳、崙內、大荖、馬光厝、潮洋厝、
埔羌崙、馬鳴山、龍岩、大埤、虎尾湳仔等區域。
林氆生於咸豐4年(1854),卒於大正甲子年(1924),
除區長一職外,也擔任過嘉義廳參事和台南州協議員。
大正4年(1915)獲台灣總督府頒發的「藍綬褒章」,
表達他在公共事業上付出的辛勞和努力,
林氆(1854-1924),祖籍為福建泉州府南安縣,
祖父林及於道光年間渡海來台拓墾,父親為林讀。
日治初期,由林氆所經營之糖廍,與莿桐林本等人的糖廍,
幾乎占了雲林主要糖業原料區。
明治31年(1898)土庫老街在經過乙未抗日戰爭的兵燹之後,
也是由林氆區長規劃重建,據說當時曾找來風水先生「排地理」,
要讓土庫成為一個地靈人傑的所在。
現在的土庫國小(原土庫公學校)、土庫第一公有市場(原土庫公設
市場)、土庫福德宮…等公共建設和地方廟宇,都是由他率先募款
捐地興建而成。
大正9年(1920)台灣總督府實施地方制度改正,
欲將郡治設於新市鎮虎尾,土庫人不服,便由林氆區長、駱萬得醫師
等人代表土庫百姓前往台北向總督府爭取設郡,
可惜最後仍是失敗了。
林氆擔任10年的嘉義廳土庫區區長,
長年為地方喉舌。
墓碑碑額上就刻著「敕授藍授褒章」,
可見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殊榮……
暮丘上有一座頌德碑,
其上有許多可資考證的資訊;
是一座頗具文史價值,具文資身分的歷史建築……
由於此區腹地均為其家族墓園,
其週遭還還有些其他人的墓,
以及廢棄的石燈籠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