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裡地名源自於平埔族原住民道卡斯族苑裡社(宛里社,Wanrie)譯音而來,
依安倍明義台灣地名研究就番語語言譯為「里灣里」,在簡化番語之下,由「彎里」、
「灣麗」(Wanli),仍至古文獻所稱「宛里」、「苑裏」,
與今日的「苑裡」均為同音異字(台語「苑」與「宛」發音皆為Wan),
指的都是同一個地方。
荷蘭統治時期指崩山鄰近道卡斯族村社,清治時又被稱為崩山八社或蓬山八社,
是台灣平埔族群道卡斯族在台中大甲溪流域和苗栗縣沿海一帶社群,
因作為贌社單位而被合稱。
番俗六考所提到的崩山八社中包含通霄社、貓盂社、苑裡社、房裡社、
南日社、雙寮社和崩山社分出的大甲西社和大甲東社。
其中南日社之後分為日南社及日北社………
日北舊社即位於今致民國中與山腳國小一帶。
山腳里 因聚落在背面有一座山(後壁山仔)而得名,
由於各地 以山腳為地名者甚多,
特指在日北社的山腳俗稱為「日北山腳」。
相傳蔡府之祖先於乾隆初年自福建渡海來台,先至豐原經商,
至富厚遷居至苑裡山腳,並購置附近田地,亦商亦農,富甲一方。
第二代蔡家子孫高中貢生,即聘請大陸唐山師傅建造此宅,
前後建屋時間長達十年。後來正身左右各家蓋三落護龍,佔地六百多坪,
可見當時蔡家家道之興盛。
苗栗縣定古蹟苑裡山腳蔡氏濟陽堂已有180多年歷史,
歷經關刀山大地震及長期閒置,部分建築劣化及損壞,縣府經多年協調,
取得蔡家後代及地方共識,獲得文化部及農委會補助修繕,
並於2019年完工。
族人從中國請來匠師所打造的,包括木材與石材也皆是來自中國的建材,
像是樑柱是為福州杉木,地面鋪石則是唐山石。佔地六百坪的古厝建造得美輪美奐,
不論是屋樑、磚牆與窗櫺上的雕飾皆相當華麗講究,富有中國傳統藝術之美,
整體建築相當氣派。目前古厝只剩下正廳與兩側廂房,
其他地區大多已拆除改建。
興建於嘉慶末年,至今已有一百八十餘年的歷史…………
蔡氏濟陽堂於2010年4月依文化資產保存法
指定公告為縣定古蹟,
佔地有六百多坪,格局非常宏偉。屋樑上雕龍畫鳳,頗為富麗堂皇,
地上鋪的是唐山石,走起來倍感厚重堅實。尤以磚牆的雕飾相當講究,
磚雕的花草人物,栩栩如生,展現了傳統磚雕藝術的風華,
是古典建築藝術的精髓所在。
蔡氏濟陽堂修復完工後,將提供縣府20年使用權,
計畫與藺草協會、山腳社區合作帶動苑裡地區藝文活動,
除規畫動態表演、靜態展覽空間,也培訓導覽員,
創造文化資產再利用價值。
可惜修葺完成已有一段時日,
迄今仍無開放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