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於1923年的錦記茶行建築可說是陳天來事業高峰的重要見證,
外觀為3層洋樓,採歐式古典立柱、弧狀裝飾山牆、圓形拱門和拱窗、
泥塑雕飾、花瓶欄杆以及洗石立面,氣派華麗,內部裝潢也相當講究,
在大稻埕全盛時期,茶商名人常聚集於2樓品茗宴客,
由陽台即可遠望淡水河的點點帆影和觀音山日落美景。
1860至1870年代,英商杜德與「稻江首富」李春生於大稻埕帶領台灣茶的風潮後,
茶業變成當時最夯的行業,這股「茶金」風潮也吸引在大稻埕土生土長的陳天來投入,
之後更跨足投資文化及娛樂等領域,展現出經營多元化事業的企圖心。
陳天來生於1872年,祖籍福建南安。他從小就接觸父親陳澤粟專供茶商焙火用的木炭生意,
耳濡目染之下跟著學習經商之道,他也曾回到有「茶鄉」之稱的故鄉南安,接觸製茶的方法。
1891年,他斥資創辦錦記茶行,開始從事茶葉的製造和販賣。
由於他精明大器、勇於開創,又懂得順應潮流和把握商機,
成功開拓了南洋市場。
成為大稻埕的富商後,陳天來也將其事業版圖發展到文化、教育和娛樂等方面。
他曾經投資劇場,經營「台北永樂座」,連蔣渭水的大眾葬儀也在此地舉行;
在日本治台始政40週年活動中,陳天來協同其他仕紳成功爭取台灣博覽會分 會場在大稻埕舉行,
他與張寶鏡、莊輝玉等台北著名商人合資創辦的「台灣第一劇場」,
即是配合舉辦台灣博覽會的建物,也是當時台灣最大的豪華劇院。
此外,他還曾獨資興辦「大稻埕幼稚園」,並擔任台北市協議會員、
台北州協議會員等公職,在當時十分活躍。
二次大戰期間,錦記茶行生意受到衝擊,陳天來逐漸淡出經營,
並於1939年病逝。一代茶業大亨從此消逝,獨留貴德街大宅院佇立原處,
見證那段茶香歲月史詩……
由於受到其他富商影響,陳天來聘請台灣、日本建築師傅興建豪華宅邸,
即現今的「陳天來故居」,整棟建築採中、西式折衷的巴洛克風格,從立柱、拱廊、
拱窗等結構,到拖架、貝殼型兜帽,皆可看出其用材講究,裝飾優雅極具韻致,
正面遠眺淡水河美景,近收夕陽美景,內部空間規劃為一樓的交易場所;
二樓的茶商招待所,並留有寬敞的觀景陽台;
三樓為住宅之用,設有歐式拱窗與突出的三面窗。
不久前後院的一些曾建物拆除,
露出完整的洋樓背面,
這才驚覺原來洋樓內埕另有風貌……
期盼有朝一日能進入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