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棲區古稱「五汊港」,係因地處牛罵頭溪口五水汊處而得名,

而由於乾隆35年(1770)與泉州府惠安縣獺窟島有進行帆船貿易,

港內擠滿接貨物的竹筏,因此又名「竹筏穴」,

清領時期之間也有「梧汊港」、「鰲西港」之稱呼,

直至光緒17年(1891),取「鳳為吉祥之鳥,非梧桐不棲,

非靈泉不飲,非竹實不食」之雅意,

將「五汊」雅化為「梧棲」。

康熙中葉時期,已有漢人入墾梧棲,

當時沙轆社域以南土地肥沃,適合種植水稻,漢人曾向番設購地,

但由於梧棲早期屬於原住民的活動區域,因此漢人開墾必與原住民

有所交涉。

康熙60年(1721),朱一貴事件爆發,清廷遂於2年後(1723)

將舊虎尾溪以北、大甲溪以南之地設置彰化縣,由於梧棲地處

該區域內,故梧棲屬彰化縣。

雍正初年,顏玉漳承租南簡庄一帶的土地,

爾後乾隆年間逐漸有晉江縣莊姓、安溪縣王姓、吳姓、顏姓,

以及南安縣李姓等族人進入大庄及鴨母寮一帶開墾。

乾隆38年(1773),南安縣吳玠與吳日燦、陳福、王三錫合四股,

以年納番餉五元,菜魚五十斤向南北遷善社番通事李有從承墾大庄地區

的魚塭及水田,足見當時漢人除了農業開墾,

也在大庄地區從事漁業養殖。

其後,嘉慶年間南安縣周必緘、

道光年間安溪縣孫坤福等人陸續入墾梧棲。

光緒11年(1885),霧峰林家林朝棟入墾草湳,

至此梧棲港街一帶拓墾方告階段性完成。

清治末期,南簡地區為一街庄,稱為「南簡庄」。

該庄北與社口庄為鄰,東北與鹿藔庄為鄰,

南邊為大庄,西邊為及西北邊為梧棲港街。

大正九年(1920),全台地方制度大改正,該庄改制為「南簡」大字,

大字下有「南簡」、「陳厝」小字名。

陳厝莊,在福德里內,位居南簡之南,

幾相連可能為首先創建村莊者姓陳所致,

目前已無陳姓人等居此……

南簡以蔡姓為主,

南簡蔡姓多來自晉江,但有兩支不同的起源,

分別以「青陽」、「濟陽」為堂號。

乾隆年間,開台祖蔡朝標入墾該區,衍為大族…….

蔡家為感念玄天上帝,將香火自真武宮祖廟分靈,

設立真武宮供蓮塘蔡氏宗親及附近居民膜拜,

之後成為梧棲當地的信仰中心。

另,大庄浩天宮最早在清雍正元年(1723)成立媽祖會,

乾隆3 年(1738 )時,由地方人士發起籌措資金興築

土埆茅草小廟於陳厝庄,奉祀天上聖母。

可見,

南簡地區是梧棲甚早開發的地方……..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