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溪區境內擁有豐沛的河溪水系,更是雙溪河及北勢溪的發源地。
因牡丹溪、平林溪主流於雙溪里渡船頭匯流而成雙溪河,再東經貢寮福隆出太平洋,
故古早時候,在匯流點的人們稱之「頂雙溪」,
雙溪全區南北狹長,境內以河川流域概分南北二部份,
即北境的雙溪河流域及南境的北勢溪流域。
而雙溪河在當地人亦稱雙溪川,牡丹溪源出於三貂里武丹坑,由東北側經貢寮區
福隆流入太平洋,屬於短促且平坦的河流。
燦光寮古道屬淡蘭古道北路支線之一,其歷史可追溯至兩百年前,
嘉慶17年(1812)噶瑪蘭廳正式設立,納入清朝版圖。
淡水廳(台北)、噶瑪蘭廳(宜蘭)之間的文書往來逐漸頻繁,
於是形成一條起自柑仔瀨(瑞芳),經九份至燦光寮,接三貂嶺東側,
下抵牡丹坑的鋪遞道路,成為燦光寮古道主線;
支線則是清兵巡邏的路線,另稱為「汛糖古道」,
「柑仔店遺址」則為早期古人行經燦光寮古道時的重要中繼休息站。
因這條通行路徑兼具郵務鋪遞與軍事性質,亦稱為「燦光寮舖古道」。
日治時期後,因鐵路、公路的開通,古道才逐漸沒落,
近年來因政府重新整修開發成為踏青路線。
古道從樹梅礦場至牡丹坑一路下行,沿途可見早期的聚落遺跡(柑仔店、蕭厝),
亦有清代官方設置的郵舖及駐兵據點遺址;綠樹成蔭,路跡清楚好走,高點可遠跳
雙溪、瑞芳、侯硐、基隆外海。
此行逆向由牡丹上行,古道大致沿著牡丹溪而行。
中途會經過金瓜石抽水站遺址,水壩舊址。
早期這裡因為礦業興盛,飲水需求大增,
因此在牡丹溪上游設立抽水站,
下游還有抽水站機房以及攔沙壩……….
山徑明顯,有一舊水管沿著山徑鋪設。
這是金瓜石自來水抽水站的管線,將牡丹溪的水抽往金瓜石,
如今早已廢棄。
金瓜石繁華落盡,用水量大減,
即使牡丹溪水依舊豐沛,再也無須辛苦地抽上山去支援。
古道仍在山裡繞來繞去,足足走了五十分鐘。
到達遞鋪遺址,休息後原路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