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眼村自清咸豐開村以來,「龍眼」此名一直根留至今,
卻非以龍眼為主要經濟作物,全村介於海拔700~1300公尺間,
多數地區海拔落在800~1000公尺。
除冬季外,其餘季節皆潮濕多雨,適合種茶,
故龍眼村民於1977年起,皆以栽種青心烏龍茶為
主要經濟作物。
起初入墾人士是來自梅仔坑、竹頭崎,
眼見滿山甚多的山龍眼樹,故名「龍眼林」,
漸久,大多紛紛往龍眼林的山下發展,交通已不經龍眼林,
並在現今的店仔發展出數家雜貨店,以應付往來梅仔坑的商旅,
原稱龍眼林也就被誤稱龍眼林尾。
龍眼村的開發是始於清咸豐年間,由於山下的梅仔坑一帶,
已進駐許多漢人開墾,因此也有一說是在清道光年間,便有人
往梅仔坑深山移動發展,
現今透過龍興宮可知,該廟建於清咸豐四年(1854),
便不難知道開村歷史之久遠。
座落在龍眼村的二尖山,是大尖山的副峰,
海拔約在1,200多公尺,二尖山步道已建在山頂的稜線,
順著枕木階梯往上爬,左邊是竹林綠海,右邊是層次分明的茶園,
位於中海拔再加上是秋末冬初易有雲海的季節,
清晨走步道極容易見到壯觀雲海。
位於步道中途的茶園內,有一王姓古墓;
推測為當地農民先人之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