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氏在大肚為大姓,300多年前即居住在此處,

也因世居大肚趙姓人家居多,而有「大肚趙一半」之說,

乾隆中葉,有泉州同安人陳佑,

漳州漳浦人趙若美、趙天喜、趙光亨、王院與陳孝及

其子宗、擇、初等入墾中社社域,大約是今日的

頂街村、磺溪村、永和村、大東村、新興村一帶。

依照祖譜上記載,

當時有趙姓三兄弟從中國遷徙到大肚一帶開墾,

大哥定居在永和里、二哥則住在磺溪里、老三則選擇了大東里。

大東里的天水堂已有250年,祖先趙姓三公來台至大東里定居,

並且興建了天水堂,由於趙家祖先視為風水寶地,具有鎮剎作用,

因此要求祖先牌位不要移出去,

因此趙家祖先都列在天水堂,

天水堂便因此成為「公廳」。

一座被多幢的護龍拱立的三合院,

安靜地佇立在村落一隅。

這是大肚趙三公流傳已有百年的公廳,

三合院的白色圍牆內,門邊左右各種一棵柏樹,讓人難以想像,

如此恬靜的鄉村景色,每逢過年就會出現上千人次

輪流祭祖的奇觀。

刺仔內就是現在大肚區的大東里,

大東社區內保存著一條長達一公里以上的石牆,

目前在台灣本島已很難得見到,

石牆存在的原因,在於早先社區逢大雨,大肚山上石頭混著泥沙

流入社區,先民們為防止洪水淹沒房舍及稻田,便就地取材,堆成

石牆,成為相社區爭取保存,要成為的地方特色。

石牆上發現一塊牌子,

內文為該石牆是大東坑二號堤防,

民國61年竣工,是省府林務局所興建。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