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嘉義神社的建立是在當時1910年代嘉義廳官民倡議下,
於1911年6月在嘉義俱樂部召開了首次嘉義神社興建評鑑委員會。
而明治天皇於1912年7月駕崩之事,使時任嘉義廳長津田義一更
決心要建造嘉義神社,並在同年8月召開了第二次協議會,提出
要祭祀明治天皇、天照大神及臺灣神社祭神的想法,
並由津田擔任嘉義神社建設發起人,
選定當地仕紳伊東義路、宇都宮讜藏、西川利藤太、加土峰吉、
栗本藤次郎、林玉崑一起連署,於1912年11月22日向時任總督
佐久間左馬太申請設立嘉義神社,
此申請於1912年12月24日通過,
並在1913年開始舉行募款活動。
1915年4月,當局選址在嘉義公園東側的丘陵地建立嘉義神社。
嘉義神社於1915年5月1日動工,並由名古屋市的名匠伊藤滿作(亦為第一代
臺中神社設計者)設計,同年10月20日竣工,同月28日舉行鎮座式落成,
總費用36,000多圓。
第一代嘉義神社社殿為流造形式,設施包含本殿、幣殿、拜殿、玉垣、
手水舍、鳥居、揭示場、社務所等設施,材料使用阿里山檜木,為當時
嘉義廳官民參拜的神社,
祭神為北白川宮能久親王、開拓三神、天照大神,
例祭日為10月28日。
1917年10月23日,嘉義神社列格為縣社。
臺灣在1920年改為州廳制後,嘉義廳被廢除,改為臺南州下的各郡,
嘉義神社的氏子則改為嘉義市以及周圍的嘉義郡、新營郡、東石郡、
北港郡、虎尾郡、斗六郡。
然而,此地方行政改制後,嘉義街不再是當地行政中心,
除了引起嘉義置州運動,亦使得嘉義的發展停滯,且連帶影響到
嘉義神社發展。
雖然嘉義神社的氏子人數較新竹神社多,
但嘉義神社比起同社格的新竹神社、臺中神社,
相對未受當局重視;
後兩神社在例祭時,皆有州知事前往參拜,
而嘉義神社例祭僅有內務部長及地方課長層級的長官參與。
時隔嘉義神社鎮座已二十餘年,因神社社殿有白蟻問題,
加上逐日增加的參拜人數,致使神社空間漸不敷使用,故於1937年3月由
臺南州知事組成了「嘉義神社奉贊會」,倡議改建並擴大嘉義神社之規模,
預算為20萬圓。
嘉義神社改建工事於1939年8月14日向臺灣總督府提出,
並在1940年3月7日通過。
神社改建工程分為兩期,第一期的社殿新建工程1940年11月1日
舉行地鎮祭動工,於1942年6月13日舉行上棟祭,而後因預算不足,
再增加了25萬圓,第二期的附屬社殿於1943年8月9日竣工。
第二代嘉義神社設施有本殿(含向拜),祝詞殿、幣殿、拜殿
(以上皆為流造形式之檜木造及銅板葺建築)、瑞垣、玉垣、神饌所、
迴廊、祭器庫、神輿庫、社務所、參集所、齋館、
第一鳥居(鋼筋混凝土造)、第二鳥居(木造)、第三鳥居、手水舍、
神職宿舍、社號標、大燈籠3對,中燈籠1對,
而嘉義神社原社境為8,609坪,
在徵收相鄰之私有地後,
面積增加為10,075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