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頭鄉位於彰化縣東南部。
明末清初,漢人移居臺灣,稱番人聚落為「社」,
「社頭」地名蓋因洪雅族大武郡社之頭首或頭人
居住於此,以之得名。
清初世局動盪,盜賊四起,閩粵居民陸續徙台。
1662年至1795年間,墾首施世榜、黃仕卿、鄧遜有等,
逐次完成八堡圳、十五庄圳(今稱八堡二圳)、鴻門圳、
大高圳等溝渠灌溉今社頭鄉轄域,
漳州府之南靖、漳浦、詔安及潮州府饒平等縣居民大舉入墾,
1736年至1795年間枋橋頭庄形成街肆,社頭庄成立於嘉慶年間,
社頭轄域次第墾建成村庄。
迨移民漸增,漢番爭地,平埔族群勢弱遂於1823年徒居埔里,
其留原地者皆漢化。
當時該原住部落名為「大武郡社」…..
泰安村與仁和村、平和村昔時統稱為「石頭公庄」。
社頭鄉仁和村、縣道137號旁的石頭公廟(泰安宮),
其石頭狀似人臉,也是該區域地名的由來。
此廟面對八卦山脈下的野溪匯流處,居民兩百多年安然無恙。
附近有地名分早年分別名叫「山田仔」、「山仔」、「三角巷」,
三庄後來因該廟而合稱為「石頭公庄」,
戰後再改名為
「泰安村」、「仁和村」、「朝興村」等…..
位於山腳路旁的蕭家古厝,
正身壁堵有石雕作品,護龍亦有花磚配飾。
目前以蕭姓為鄉內最大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