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堡圳即因灌溉八堡得名,包括:東螺東堡、東螺西堡、

武東堡、武西堡、燕霧上堡、燕霧下堡、線東堡、馬芝堡。

日治時期保、堡固一稱為「堡」,故八保圳改稱「八堡圳」迄今。

而昔日八堡,大致為今彰化縣北部與中部的大部分。

八堡一圳是鳳山拔貢后陞兵馬指揮施世榜(墾戶「施長齡」)

籌鉅款興建,由清康熙48年(1709)開始,費時10年始完成,

故稱「施厝圳」,又因由濁水溪引水,所以也稱濁水圳。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施世榜申請到墾照,

引濁水溪水築圳,在鼻子頭截溪水入圳,

也因此將鼻仔頭稱之為源泉;其來由也在此……

源泉的鄭氏家族約在乾隆末到嘉慶初年入墾此地。

鄭氏家族祖籍福建省興化府浦田縣,曾移居漳州府漳浦縣,

並由十二世鄭剛毅等族親隨鄭成功渡臺至東堡二水莊鼻仔頭

過橋(金廓仔口),至十四世鄭英義時,遷居至學仔底。

日治時期昭和年間鄭煥文返鄉任教,

對農業技術、水利、道路工程等建設多有貢獻,

曾擔任保正、民代、代表主席、村長,

族人為紀念祖先而將面前道路更名為英義路,

同時規劃英義村;

至今英義公派下約有三、四百人之多,近二百人居住於此,

並由五大房族親承繼祖業。

鄭家祖厝係由不同年代陸續興建的數批建築所組成,

右方另有一座三合院,原為鄭家私設之學堂,亦為本地

舊名學仔底之因由。

民國98年(2009)被登錄為歷史建築。

源泉村南有一鄭泰然墓,造訪時已拾金遷葬他處,

惟原墓留下了極為精彩的洗石子工藝,

尤其一對石獅子更是栩栩如生……

此墓應原是此地鄭氏家族的祖墳之一,

可惜已廢棄。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