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宮附近有地名分早年分別名叫「山田仔」、「山仔」、「三角巷」,
三庄後來因該廟而合稱為「石頭公庄」,至戰後時期再改名為「泰安村」、
「仁和村」、「朝興村」。
泰安宮位於社頭鄉仁和村、縣道137號旁的石頭公廟,
其石頭狀似人臉,也是該區域地名的由來。
此地古時原名(本施寮),
相傳清乾隆四十三年的夏天,此地發生大水,
因山洪爆發溪水挾泥轟然而下,水勢雖猛卻未造成嚴重災害,災後同年農曆
十一月二十四日有人在水道中發現一塊巨石巍然而立,停在現在廟址,
庄民好奇就近一看察覺巨石有頭有臉五官齊全,有如完整的人頭,
擬將巨石搬開,卻無法搬動,因此庄民認為是巨石阻擋,緩和洪水威力,
神靈保佑才未釀成災害,庄民乃於石頭停留地點草創小廟,
面對山溪將有形石頭供奉於廟內尊稱為石頭公王,
以保佑全庄的平安,後因神靈顯赫,香火鼎盛,
此地也因此改明為「石頭公庄」。
庄名並以每年農曆十一月二十四日發現石像之日為「石頭公王」之生日,
二百多年來庄民每年都盛大慶祝,熱鬧非凡,庄上自供奉「石頭公王」以來,
庄民安居樂業,歲歲平安,且因神威顯赫每逢生日信眾之答謝戲連演近月。
同治十二年改建為民屋式廟宇,並命名為泰安宮,
區域內的住民俱以蕭姓為大宗……
距廟不遠處的山腳路旁有一古厝,
趨進前看,倒也頗有看頭。
約在乾隆年間,包含蕭輝賢在內的書山派蕭氏一族來台開墾田中、社頭一帶,
並在昭和五年(1930年)建立書山祠,是為了要紀念書山派開基先祖蕭奮,
蕭姓是社頭鄉大姓,除了書山派,還有斗山派,
蕭滿泰是南靖書洋內坑開基始祖,(書山派始祖蕭奮是其姪子),
其後代子孫約在乾隆年間大舉來台開墾,大多定居社頭、田中一帶,
後代子孫在光緒六年(1880)決定在武東堡埤斗庄建立祠堂,依地取名為斗山祠,
據說因此後來在台灣的滿泰公派下蕭姓子孫亦被稱做斗山派。
不知道此間蕭家古厝屬於哪一派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