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榮堂」源自於草屯洪姓望族「望遠樓」洪秉正裔孫洪聯魁(32世)之後,
由洪得中(1878-1948)肇建,於1925年(大正14年)奠基,1928年(昭和3年)竣工,
歷時三年,基地面積約1500坪,建築宅體約為800坪。
由於洪得中先生喜植花木,亦期待洪家後世家榮業茂,
乃援引王羲之:「脩植桑果,今盛敷榮」;
許敬宗:「百卉敷榮」辭藻佳句,以「敷榮堂」宅號自許。
「敷榮堂」雖經1935年台中大地震,仍然屹立不搖,未料卻在1999年
921大地震中,棟樑傾塌、脊瓦紛落、外護龍土埆崩塌,滿園瘡痍。
由於地震前因承租人於內庭中搭設棚架,外界很難一窺全貌,
幾乎被歷史所遺忘。
地震後,洪得中之孫洪泰幸先生立即由美國 西雅圖返國處理善後,
三年多來經由他積極奔走協調折衝,
「敷榮堂」得以於2005年3月修復竣工,重建昔日風華。
古厝位向座北朝南,正堂為七開間,帶五開間護龍之三合院格局,
門樓則朝向東南 ,「秀聚東南」,門外有半月池,樓內有寬闊的外埕、內庭栽植花木,
磚排列台灣島形之花圃, 期勉子孫與台灣共存心志,
後院則種植果樹,為閩洋融合建築,
但仍以傳統閩南建築形制為基調。
正聽採泉州工法的大木屋構,外飾以彩繪、剪黏、交趾陶、泥塑、淺雕為主,
而門窗牆面則以磨石子與彩磁面磚施作,輔以日治時期流行之19世紀巴洛克式風格
泥塑裝飾,為日據大正、昭和時期地方名門仕紳宅居之典型代表。
2001年時曾被選為南投縣十大歷史建築之一。
另難得一見的是正堂屋後簷角造型,乃泉州匠師特有風格的「風吹嘴」屋角簷版工法;
由於閩台一帶多颱風,其屋角簷翼微揚,如船首迎風破浪之勢,可減輕風壓,並可發揮
穩定屋頂出簷的作用。
而剪黏又以魚為船首破浪的意象造型,
曲線柔和,色彩鮮麗,華美優雅,
是近代古厝民居屋構中少見之作品………
可惜近年來都未再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