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里區古稱「 內埔」,屬於土著拍宰海族(Pazeh)岸裡舊社群之地域。
后里地名的由來,可意指開發初期漢人創建村落於麻薯舊社的背後,即代表
後庄的意思,所以才得此「后里」名稱。
本區原屬諸羅縣,清雍正九年(1731)改隸淡水廳,
光緒十三年(1887)劃歸苗栗縣,
1898年隸屬台中市大甲辦務署苗栗三堡,大正九年改制台中州豐原郡內埔庄,
民國三十九年成為台中市內埔鄉,後因與屏東縣內埔鄉同名,四十四年改稱后里鄉,
民國九十九年縣市合併改稱后里區。
1935年發生「墩仔腳大地震」,造成后里的慘重災害,
也改變了街區的面貌與建築物的外觀。
墩子腳,原寫為墩仔腳,也是全區行政中心所在地。
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包括墩北里、墩東里、墩西里、
墩南里不含西南部。
新竹臺中地震之受害總面積達315平方公里,
受害地區為新竹州與臺中州,災情最慘重的區域包括新竹州的竹東、
竹南、苗栗、大湖各郡,與臺中州的東勢、豐原、大甲各郡。
其中又以豐原郡內埔庄與神岡庄、
大甲郡清水街,及新竹州苗栗郡銅鑼庄、
公館庄與竹南郡南庄、三灣庄等地受災最為嚴重。
1935年的新竹台中地震造成內埔庄962人死亡、
1,694戶住家毀損。
也因此目前在后里所見的屋舍,
大多為震後重建的產物,
也為此多了一些
和洋建築的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