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6301379.JPG - 豐原  角潭  邱廷美祭祀公業

1732年清雍正年間,潮州府客家人岸裡社通事張達京與岸裡社平埔族

土官潘墩仔獲得允許開墾此地,其後自中國大陸引進男丁,闢建貓霧捒圳

(後稱葫蘆墩圳),灌溉範圍廣大。

乾隆初年(1736),閩人廖舟率眾入墾,隨後改稱為「葫蘆墩」,

屬貓霧梀之梀東上堡。

P6301348.JPG - 豐原  角潭  邱家古厝

P6301366.JPG - 豐原  角潭  邱廷美祭祀公業

P6301367.JPG - 豐原  角潭  邱廷美祭祀公業

 

道光四年(1824),闢建八寶圳,

使得豐原與鄰近地區(今神岡區、大雅區、

潭子區)等地阡陌縱橫,良田處處,讓市街日益繁榮,

甚至逐漸超過平埔族岸裡社。

P6301368.JPG - 豐原  角潭  邱廷美祭祀公業
P6301369.JPG - 豐原  角潭  邱廷美祭祀公業P6301370.JPG - 豐原  角潭  邱廷美祭祀公業
P6301382.JPG - 豐原  角潭  邱廷美祭祀公業
P6301383.JPG - 豐原  角潭  邱廷美祭祀公業

與此同時,巴宰族因「割地換水」政策,失去原始居住地,

遂移居至南投縣埔里鎮愛蘭里一帶。

光緒年間,台灣巡撫劉銘傳到達此處時,

以其地富庶、風景佳麗,遂有「富春鄉」或「小蘇州」之稱………

P6301378.JPG - 豐原  角潭  邱廷美祭祀公業
P6301379.JPG - 豐原  角潭  邱廷美祭祀公業

葫蘆墩圳沿著角潭路南下,途中有一邱姓聚落;

據考據; 進士丘逢甲為豐原女婿,曾居此地10年,

之後才遷至潭子 。

聚落中有一宗祠,門額廷美堂,另有邱廷美祭祀公業的木牌。

正廳內保有一方丘逢甲的進士功名匾……..

丘逢甲(18641912),客家人,譜名秉淵,字仙根、吉甫;

號臺海、蟄仙、仲閼、柏莊、華嚴子、痛哭生、海東遺民、南武山人;

齋號蟄庵、自強不息齋、嶺雲海日樓;辛亥革命後取晚號滄海。

P6301371.JPG - 豐原  角潭  邱廷美祭祀公業
P6301372.JPG - 豐原  角潭  邱廷美祭祀公業
P6301373.JPG - 豐原  角潭  邱廷美祭祀公業

DSC_4852.JPG - 豐原  角潭  邱廷美祭祀公業

因父親丘龍章受聘講授漢文,

丘逢甲於同治三年(1864)在淡水廳

苗栗堡銅鑼灣(今臺灣苗栗縣銅鑼鄉竹森村)出生。

因生逢甲子年,故稱逢甲。

DSC_4853.JPG - 豐原  角潭  邱廷美祭祀公業
DSC_4856.JPG - 豐原  角潭  邱廷美祭祀公業
DSC_4857.JPG - 豐原  角潭  邱廷美祭祀公業

幼聰穎,六歲能文,14歲即考取秀才,得到巡撫丁日昌的賞識,譽為「東寧才子」。

25歲赴福州鄉試中舉。次年(光緒十五年)(1889),至燕京赴試,考中進士,

同年五月,著主事,分部學習,被任命為工部虞衡司主事。

P6301374.JPG - 豐原  角潭  邱廷美祭祀公業
P6301375.JPG - 豐原  角潭  邱廷美祭祀公業
P6301376.JPG - 豐原  角潭  邱廷美祭祀公業
P6301377.JPG - 豐原  角潭  邱廷美祭祀公業

但丘逢甲無意在京師做官,以「親老需侍」為由返臺,

受臺灣望族,原籍漳州的筱雲呂氏(今稱神岡呂家)禮聘講授漢文。

其兄丘先甲也因辦理鄉勇團練、開墾土地等因素,舉家遷往大坑。

丘逢甲曾到臺中「衡文書院」任主講,

後又於臺南和嘉義舉辦新式學堂。

 

P6301381.JPG - 豐原  角潭  邱廷美祭祀公業

光緒二十年(1894),甲午戰爭爆發,丘逢甲奉旨督辦團練。

次年,清軍戰敗,李鴻章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臺灣人民激憤,

丘逢甲呈文,反對割臺。條約生效後,丘逢甲倡立民主國,率紳民奉旗、璽及總統印,

獻於巡撫唐景崧,並聲援義軍反抗。

523日,唐景崧發表《臺灣民主國獨立宣言》。525日,臺灣民主國成立,年號「永清」,

唐景崧出任總統,劉永福為大將軍,李秉瑞為軍務大臣,丘逢甲為副總統兼團練使,統領義勇軍。

唐景崧駐守臺北,丘逢甲則奉命駐兵南崁策應。

DSC_4858.JPG - 豐原  角潭  邱廷美祭祀公業

 

529日,日軍登臺,進佔基隆,守軍不敵。

64日,總統唐景崧率先棄職,乘德商輪船逃往廈門。

丘逢甲隔天聞訊後,見局勢不可為,遂棄義勇軍生死於不顧,

攜家眷逃往廣東嘉應州。

離臺前有詩:

「 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

扁舟去作鴟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

內渡大陸後,先後主講潮州韓山書院、潮陽東山書院、澄海景韓書院,

並與三弟樹甲共同成立嶺東同文學堂。

民國元年(1912),丘逢甲因積勞成疾,請假南返。

225日,卒於廣東鎮平縣(今梅州市蕉嶺縣)員山里門第,

遺言「葬須南向,吾不忘臺灣也」………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