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份侖頂福山宮位於瑞芳區永慶里的土地祠,
為九份、金瓜石最大的土地公廟,
採小廟外加蓋大廟而成,昔日因金礦而繁華一時。
光緒年間,金瓜石發現金礦,人潮蜂擁而至。
1934年至1939年間,因採礦技術進步,金瓜石黃金產量大增,
福山宮日夜香火繚繞、車水馬龍,信徒們特地開闢了大門前的廣場,
稱之為「土地公坪」。
1935年各大礦主發起整修大殿及增建兩側廂房,
1936年由礦工藍有明等修繕福山宮,為陳應彬等人擴建,
擴建成為三川殿與有天井的大廟。
廟方表示,當時金明利礦業公司一直採不到金礦,
老闆入廟參拜得到土地公入夢指示重用兩名藍姓雇員後,
果真採得金礦致富,因而擴建,
成為金瓜石、九份規模最大土地公廟。
該廟為廟中廟的形式。
按若想翻新廟身的信徒在擲筊得不到應允時,會改為原地擴建廟宇,
包括九份福山宮、福安宮、金福宮、慶福宮、福興宮都有相同情形,
讓廟中廟成為金瓜石、九份地區廟宇一大特色。
有別於一般廟宇在神龕刻上麒麟、龍鳳、兵馬等圖樣,
福山宮神龕以人物呈現,正中間由兩尊仙女扛著「福山宮」廟匾。
另外還雕有螃蟹與花朵,螃蟹是橫著走的,花則表示花開富貴,
兩者加在一起等於「發橫財」。
兩側則有四尊裸女天使,
廟方認為早期參拜者以礦工居多,
建造者可能考量礦工喜見女色,
才會出現這種罕見設計手法………
神龕後面則是最早的那座小土地廟,
裡面擠滿六、七尊石造的小土地公,完全石頭原色。
傳說小廟內曾有一尊黃金土地公像,為清代時三貂堡的林英、林黨搶先到
小金瓜露頭開採,因而暴富,為答謝神恩,遂將一礦石雕成神像,供祀於廟裡,
後來他們搗毀此神像取金,貧困而死。
九份的土地公廟曾因金礦發達,不下五十座之多,
但自始至終仍以侖頂福山宮香火最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