汐止老街,是從汐止火車站到禮門街這短短一千公尺的中正路,
舊稱為「水返腳街」,曾是基隆河畔重要的貨物轉運站,
有「汐止第一街」之稱。
相傳於1751年,一批來自中國的粵人在汐止基隆河南岸峰仔峙庄(今中正路老街)
入墾,與當地原先就住在這裡的凱達格蘭族:峰仔峙社一起墾殖這片土地,此為
漢人移入汐止開墾的最早記錄。
此後,峰仔峙庄也因為漢人的開墾而增加大量移民,
進而發展出一個小型街市,而這條逐漸繁榮的路也被稱為峰仔峙街。
而後改名為水返腳街。
水返腳一詞源起與舊名錫口的松山,
同為昔日基隆河的重要渡口。
1860年,因簽訂天津條約,淡水與雞籠(現基隆)成為對外通商港口。
而水返腳也因位處基隆河岸,故成為重要的樟腦、茶葉等貨物的集散地,
水返腳街也逐漸成為商業重鎮。
過去的繁榮留下許多歷史遺跡,沿街建築部分還保存著傳統的紅磚牆、
巴洛克風格式洋樓,過往的輝煌留下許多歷史遺跡,如牛稠頭碼頭、公有市場、
農倉、教會、隘門遺址等,亦不乏三代經營的老店,包括米店、布商、藥行、
香鋪等。沿街建築部分仍保有長條街屋的傳統風格。
中正老街狹窄的入口就在火車站對面,
老街的特色在於部分街道仍保持著清朝及日治時期的傳統建築
及生活的型態,過去的繁盛留下許多精彩的歷史空間,
具時代軌跡的地標建築,
使得中正老街目前仍留有舊時代的特色風格,
是汐止寶貴的文化資產……….
街景頗似未拓寬前的松山饒河街夜市。兩地的背景亦十分類似,
一是水返腳(汐止舊名),一是錫口(松山舊地名),都是基隆河港埠,
因河運而興起而形成的市集街道。
近年來,松山饒河街在官方與民間努力下,
已成為台北著名的觀光夜市之一;
然而汐止老街, 似乎擺脫不了漸沉漸寂的命運。
在這裡,已不見老街昔日的風華。
老街緊臨基隆河,前些年來飽受水患之苦,街道又狹窄、
仍以傳統市場的市集及攤販為主。
而這樣的老街,
仍是汐止人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