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美術館於2022年4月至7月舉辦「李義弘:回顧展」,

聚焦其山水/風景類型的繪畫,回顧他自1966年以來,長達

55年的創作歷程。

這是李義弘在北美館的首次個展,

也是他年逾八旬最完整的一次展覽。

李義弘(1941-)早年曾在基隆的國民中學任教,

並追隨書畫名家江兆申(1925-1996);1978年後轉向專職創作。

從傳統山水繪畫入手,繼而導入自然與風土實景,搜盡臺灣奇特

地形,也赴海外遊歷;運用筆墨作畫的同時,他也藉助於攝影,

捕捉實景以發想創作。

李義弘於晚年發展出立體感與空間構造性兼具的山海繪畫,

確立其獨創一格的現代水墨藝術風貌。

展覽將以「造景」與「寫景」兩大脈絡為方向,

聚焦李義弘的山水/風景類型的繪畫,觀察並梳理

「想像」與「再現」兩種創作思維,

如何在他長年的藝術實踐中既平行發展又相互滲透,

最終融匯出卓然成家的獨特景觀。

展覽精選水墨藝術家李義弘長達55年創作生涯的重要作品,

包含1966年在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的畢業作,乃至2022年專為本次展覽所繪製的新作。

由客座策展人王嘉驥策劃,

本次回顧展以「造景」與「寫景」作為兩大策展脈絡,

呈現藝術家創作的發展與轉變,

見證他樹立「風景/山水」個人風格特色的歷程。

李義弘曾數次隨侍老師赴中國南北遊歷,

重訪早年在安徽的故居,並一起前往黃山。

是故黃山從1990年代初期開始,成為李義弘重要的山水題材。

李義弘愛好旅行,數十年來足跡廣及臺灣和離島各地,

以及亞、歐、非、美各大洲。

各地的山川地景透過藝術家的眼光與筆墨,再現在他的畫中。

為了表現不同的地景風貌,他創造了不同的筆觸與構圖;

比如《寒山古剎》(1986)的喜馬拉雅山積雪、《雞善嶼》(2002)

的澎湖玄武岩方山等,大自然鬼斧神工都成為藝術家

揮灑筆藝畫技的絕佳題材。

而異國風光經過藝術家描繪,風景畫面也多了幾分東方山水的意趣;

如《瑞士山居圖》(1983),水墨描繪的瑞士山間風景,更添了

幾分文人山居的況味。

策展人王嘉驥表示,「在傳統山水和如實風景之間,李義弘揉合想像

及再現,造景與寫景並行不悖,且相輔相成」,說明其作品中自然風景

與山水畫風之間交互影響的特色。

1993年遷居三芝,北海岸的獨特地理景觀成為筆下常見的題材。

他反覆嘗試以不同構圖、筆觸與媒材,描繪北海岸風稜石與跳石海岸景觀,

為數可觀的寫景作品同樣成為創作後期最具代表性的系列之一。

對李義弘的藝術創作來說,

千里跋涉、專程走訪的景色可以入畫,

生活周遭、每日可見的景色也可入畫,

本次展出的長卷作品即是對於他

創作觀點的最佳印證。

台灣水墨藝術能發揚光大,李義弘可是功不可沒,

他是戰後第一代水墨藝術家,作品獲國立台灣美術館、

國立歷史博物館、台北市立美術館、

高雄市立美術館等館所典藏…….

隔年2023年11月13日李義弘辭世,享壽82歲,

文化部藝術發展司頒贈文化部旌揚狀,

表彰他對台灣水墨藝術的成就與貢獻,

由李義弘之子李懷倉代表受贈。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