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井地區原為平埔族群拍瀑拉族水裡社的社域。

康熙末年,漢人移民陸續在大肚溪沿岸墾拓荒地。

水裡社社址原在大肚溪出海口附近,康熙末年已遷至

大肚台地的山麓地帶。

雍正年間,初有林、戴、石三姓墾戶,向平埔族群購地拓墾劍建立

茄投庄(現今笳投地區),當時尚屬未闢荒地,直到清朝開放華南

沿海漢人移民,耕地漸開而形成海埔厝約(今龍津里)、山仔腳(今山腳里)

及龍目井(今龍泉里)等聚落。

到了道光年間,本地區已有三塊厝、田中央、海墘厝、

山仔腳、茄投莊、龍目井、海埔厝、竹坑莊、水裡港、

福頭崙、福州厝、新莊仔、塗葛堀等漢人聚落,

分屬於大肚中堡及大肚下堡。

區名由來係大正九年(1920)龍井庄創立時,

取自轄區內地名「龍目井」之頭尾二字,

故而稱之為「龍井」。

龍井地區以陳姓為大宗;

金門湖前陳氏後裔,其先祖移墾臺中龍井,

在當地開枝散葉……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