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民入墾時,見楮樹遍佈,臺灣府志記載 : 楮樹即鹿仔草,
枝葉為鹿所嗜,因名之,此地因而稱「鹿仔草」。

早期的先民,沿著八掌溪岸開墾,明天啟四年,顏思齊、鄭芝龍
設有開台十寨,其中第二寨為鹿仔草、第三寨即是龜佛山,鄭成功
左武驤將軍在鹿仔草設營鎮屯田。

清康熙24年沈紹宏取領得「鹿仔草」的開墾權,以李嬰為管事,
並招佃墾荒,形成鹿仔草莊,成為諸羅外九莊之一,
康熙47年(1708年)將開墾權轉與,泉州府同安移民陳立勳、
陳允捷、陳國祚、林龔孫等四人,
至雍正12年(1734年)成立一堡稱「鹿仔草堡」。

大正9年(1920)10月1日「鹿草庄役場」開設,
並於10月22日付台南內地第九八二號以「鹿草庄」為政稱,
隸屬台南州東石郡。

龜佛山的名稱並不是台語中的「佛」,
而是發音類似「綁」的詞彙。( 潮州地區的發音 )

龜佛山是鹿草鄉傳統地域名稱,位於該鄉西部略偏南。

其範圍大致為竹山村西南半部、光潭村北部邊界地帶西段。

本地區發展較早的聚落有龜佛山、瓦磘仔(已消失)等。

在康熙時期,船隻可以從龜佛山經過崩山西出冬港,

或南出青峰闕進入海中。這樣的水上交通條件也造成

作為「外九庄」後勤基地時的重要性。

先民遷入竹埜墾居,原名「鹽水港市廰白鬚公潭保林竹仔脚庄」

戰後易名「竹子脚」,後分為松竹村及竹山村,

竹山村範圍有竹仔腳和龜佛山兩聚落,

故將兩聚落綜合而成村名。

昔日村落的南邊有八掌溪河道形成水潭,潭內多龜悠遊其中,

潭中長滿蓮花,猶如佛祖之蓮花座,

村落北方有一新庄山仔村落,故得名龜佛山。

該部落前有一座小山﹙現已剷平﹚。

明萬曆11年(1583),潮州府揭陽縣李福忠、李建孝、李信全等,

自揭揚祖廟帶來三山國王香火,遂在此築茅草屋供奉。

某夜霞光燦爛系神爐發火,以手輦求示,降曰:明日正午貴人到。

次日李茂春將軍蒞臨,休息後將出發,而隨軍的三尊三山國王卻請不動,

神尊遂駐駕此地,之後建廟奉祀。

李將軍因此地居民來自泉州與潮州,

故命名為「廣福宮」。

可知此地居民可能來自於潮州揭陽,

而其中又以李姓為主要姓氏…….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