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坔埔」相傳在康熙年間由十八個姓氏來此入墾,

因當地土質含水量及高,不僅鬆軟且泥濘,先民在耕作雙腳

常陷入其中而得名,

地方主要的大姓為陳、謝、林、邱和鄭姓。

高市府加速建設捷運黃線,捷運局展開用地取得,

其中位在鳥松區的主機廠,須遷建第3公墓,

因而辦理查估並予遷葬。

前年走訪鳥松第三公墓,此處預備興建捷運黃線,

多座墓塚起掘遷葬,不乏精彩的墓園建築及裝飾藝術,

當地文史工作者提報列冊保存者中,有盧德嘉父母墓;

後經審查未獲文資身分得以保存,

現墓地應已刨除……

盧璧輝及其夫人周氏的墓,

盧家後代目前居住在鳳山及屏東兩地,

編篡鳳山采訪冊的盧德嘉,除了後代還住在鳳山的線索外,

根據兩座墓碑上的卒年推起來也差不多,只是為何孝男的部分

只有「德嘉」而沒有「德祥」,又根據「德祥」相關檔案顯示其

生母為「方省」而非周氏,則需更多資料佐證。

其孫輩中盧超俊在大正二年至四年這段期間擔任過

臺南廳小坪頂書記和九曲堂書記,線索可說是非常有限。

據當地文史工作者訪查,其實也在鳥松發現了盧德祥的墓,

只是墓已遷葬,僅剩墓碑。(如網路取得照片)

即便如此,墓碑未被留存下來,

也是一件可惜的事…….

按:

盧德祥 (1859-1917),原籍福建省南靖縣高士門鄉,

居住在鳳山街火房口一百二十三番地(2016 拆除)。

光緒 3 年(1877)考取秀才,9 年(1883)為稟生,

光緒 14 年(1888)考取舉人。

後因為清丈土地有功,保舉知縣,遇缺即補,

只是一直未能如願。他在科舉考試上雖然成功,

官運卻不太順利。

光緒 18 年,盧德祥因為歲賑捐款,被授予「同知」官銜;

《鳳山采訪冊》也是此時開始進行的,這一年他 33 歲。

又曾任「鳳儀書院」教授,兼任鳳山團練保甲總局長,

鳳山籌防總局委員等,其自家經營農器鑄造。

因品學兼優、樂善好施,城內稱為「盧老爺」。

作育人才、負責地方上的守望相助與民防,

又進行當地的歷史及采風紀錄。

日治初期,盧德祥因為躲避戰亂而暫居於

廈門蘇厝埕、漳州東鋪頭,再到鼓浪嶼。

後因日本政府「歸籍令」期限將至,在仕紳王山東、街長陳少山等人

上書保薦下回臺,起初暫時落籍於王山東之家宅。

盧老爺的鄉紳身分,在日治時期有了另一番發展。

.明治 35 年(1904),盧德祥擔任鳳山廳參事。

明治 42 年(1909)任臺南廳參事,

獲總督府紳章及鳳山街菸草代理權。

這年他 50 歲,

資產為二萬五千円餘,富甲一方。

墓區內另有採訪到的邑庠生張文英的墓,

可見該區有不少古墓,

可惜隨著遷葬,均已灰飛湮滅…….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