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興仁舊名雙頭掛,位於澎湖拱北山與獅山中間地帶,
因村落居兩山頭中而得名。

開拓之初,大抵為半漁半農的生活方式,
其後墾地日漸向內地擴張,
離海港漸遠,而耕地日增,農業逐漸取代漁業。




聚落分頂村、東村;
頂村,大抵為蔡氏族人所聚居,
有祖廟蔡氏濟陽堂一座。







興仁蔡氏後裔蔡廷蘭,於道光24(1844)年中式,
成為澎湖本地的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進士。




進士蔡廷蘭生於嘉慶6(1801)年,十三歲即以稚年補生員,
後入學府,屢試屢中,補澎湖廳稟生。為人廉靜,好讀書,
先後主崇文書院、引心書院及文石書院講習。






道光17(1837)年秋試中舉人。
道光24(1844)年春晉京會試,中進士,
以即用知縣分發江西省。
此後仕途多在大陸內地,任官累遷至同知,
咸豐9(1859)年以病歿於任所。



蔡進士中進士後三年,即道光26(1846)年,回鄉祭祖,
便在雙頭掛舊宅右邊建進士第,以光耀門楣。
由於蔡進士一生仕途皆在外地,進士第的興築,
其象徵的意義大於實際宅第的意義。







烏崁里位居馬公市的最東邊,
西接興仁里,南臨鎖港里,北界湖西鄉隘門村,
聚落的東、南臨海,西、北地勢較高,從南面的烏崁頭鳥瞰社區,
地勢緩緩向東南低降。根據耆老口述,是因南邊山谷深險,
海水呈黑色,因而取名「烏崁」。





蔡廷蘭進士墓園,原本位於拱北山麓,
後因日治時期拱北山被徵收為軍事用地,
乃於日治大正時期再遷烏崁頭(烏崁第七公墓)
今烏崁懷恩堂生命紀念館東北方。






其墓碑文字如下:
皇清 同治五年歲次丙寅葭月吉旦
賜進士出身 誥授奉政大夫 任江西豐城縣 蔡公香祖墓
承重孫 慶祺 孝男 鴻祥 江源孫守仁 守德 守義 守道




按 : 賜進士出身:清朝科舉分為三甲,
一甲三人:狀元、榜眼和探花,賜進士及第。
二甲,第一名,稱傳臚,賜進士出身。
三甲,人數最多,賜同進士出身。



誥授為朝廷用誥命授予封號。奉政大夫乃文散官名之封階。
金始置,正六品上,元升為正五品。明正五品初授奉議大夫,
升授奉政大夫。清正五品授奉政大夫。
墓旁海附葬有蔡門張氏,及庠生蔡明新的墓碑。
因雜草過於蕪密,無法看給真切…….






此墓掩沒於荒野雜木灌叢之間,
似乎對於如此珍貴的文化資產有些失舉,
相對於金門將諸多古墓作為觀光資源,
澎湖縣的做法真的是
教人無言以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