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郵便局,又稱前澎湖郵便電信局,

位於澎湖縣馬公市的衙署建築,目前登錄為縣歷史建築。

澎湖郵政業務設立於明治28年(1895),

日軍攻佔澎湖後,於清澎湖廳衙門處(今址為澎湖廳憲兵隊)開設

混合第一野戰郵便局為始,並在日治時期明治40年(1907)進行媽宮港

擴建計劃,將現郵便局廳舍選址於海岸通和棧橋通交叉路口南側

填海築地處(今中山路75號),

並於大正13年(1924)8月31日舉辦落成式。

昭和16年(1942)郵電分辦後,改稱「澎湖郵便普通局」,

並和電信局單位在同一廳舍辦理業務。

戰結束後,民國35年(1946)電信總局令派蔡乃住為澎湖郵便局

首任局長,接管設備財產整理局務,初期依日治時期業務現況運作,

並再度與電信局合併營業,改稱為澎湖郵電局,

直到民國38年(1949)5月,郵政業務與電信業務各自獨立作業,

名稱才改為澎湖郵局,專營郵政業務並與電信局仍同於原址辦公。

民國61年(1972),澎湖郵局遷入新辦公大樓。

原址則仍留給電信局使用,直到近年但中華電信在馬公信義路

興建營運所後,建築物則呈現閒置狀態。

民國91年(2002)12月13日,

澎湖郵便局由澎湖縣政府文化局登錄為澎湖縣歷史建築。

民國107年(2018),在文化部委辦澎湖縣政府文化局規畫再利用下,

澎湖郵便局則作為「澎湖水下考古工作站」

及黑水溝傳奇多媒體展館,並開放民眾參觀。

澎湖郵便局廳舍為和洋折衷建築,建築物格局平面採L型配置,

兩翼屋頂構造則採用「兩坡頂」設計,大門部分為了用來突破

山牆單調的立面造型而採用「背心式切角頂」型式,

牆壁為咾咕石為建材所造之承重牆,

外牆飾面使用「水泥漿打毛」施工法,

牆面基座部份粉刷成仿「方石砌」構造。

戰後,廳舍塗上綠色油漆,並在入口左側牆處,

增建「電信夜間窗口」,受理民眾夜間電信服務,

並在大門入口處內左側,設有三間長途電話室供民眾使用,

左翼建築因產權部份而被拆除重建,

在2018年修復工事中,

電信夜間窗口等增建設施

因決議不保留而遭到拆除。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