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份」的地名,完全是開墾過程的產物。

在漢人沒有入拓之前的頭份,是道卡斯族竹塹社與

中港社、以及賽夏族分布的地區。

清乾隆四年間(1739),福建省泉州府人林耳順,率領閩粵

二省漢人約三十餘人,由香山進中港,商得當時居住在頭份地區

的平埔族原住民同意,雇用漢民進入頭份從事開墾,

此為漢人拓殖頭份的開始,

當時稱為「田寮庄」(今田寮里)。

乾隆16年(1751)廣東省嘉應州鎮平縣(今蕉嶺縣)客家人林洪、

吳永忠、溫殿玉、黃日新、羅德達等約兩百人,率領宗族飄洋過海

到頭份開墾。

當時,他們以「抓鬮」的方式決定開墾的地點。

抓到第1號的即為「頭份」,後來沿用為地名。

據說林姓人數最多,分得頭份、二份及望更寮;

黃姓分得三份及新屋下;溫姓分得四份、五份;

吳姓分得河唇;羅姓分得中肚,

這些地名,

大部分在現在頭份市、和平里和民族里一帶。

頭份境內有中港溪流貫中央,兩岸是竹南沖積平原的東半部,

因此土壤肥沃、水源豐沛、物阜民豐,所以先民自雍正、乾隆

時期開墾後,即不斷有漢移民進入,

尤其以客家族裔為大宗。

廣興里舊名「鹿廚坑」,早期此地山谷盛產野鹿,

民眾來此捕捉野鹿, 捕鹿的陷阱稱為「鹿櫥」,因此這裡

被稱為「鹿櫥坑」,後來訛稱為「鹿廚坑」。

位於廣興社區裡有一棟形制完整的三合院古厝。

還保有一門樓以及內外埕的設計……

正廳門額上有太原堂號,網路相關資料不多,

一般人多認為為王姓。

然考據聚落周邊尚有饒姓、羅姓等來自於

嘉應州鎮平縣 (今蕉嶺、梅縣一帶) 的粵籍移民;

因此推測此太原堂應為溫姓人家,而非王姓。

太原堂是王姓、溫姓和祁姓家族的堂號。

祁姓出於山西太原一帶,故祁姓的堂號亦為太原,有認祖循宗之意。

太原堂也是溫氏家族的堂號,梅州市梅縣區南口鎮至今仍有

太原堂的圍龍伙屋。

然而根據公部門的資訊,

此宅確認為王家古厝。

按 : 王氏來臺祖柏承公於乾隆末年自嘉應州來臺,先於后庄落腳,

道光18(1938)年因淡水同知婁雲設中港官渡,渡溪至鹿廚坑(廣興里舊稱)

至尖山一帶。傳至3代南旺公購地建厝,

昭和10(1935)年大地震之後,其子水生公建太原堂,二載竣工。

太原堂坐北朝南,為單進雙橫屋三合院,由小門屋、院埕、正身、

橫屋及化胎組成。小門屋由紅磚砌成,金型馬背屋頂,屋脊飾有雙麒麟

剪黏,壽梁盤踞一對獅子。

依小門屋而建的有紅磚矮圍牆,分隔內外埕則有凹式洗石子牆,

左側安置「天神」神位。正身牆面以紅磚為底基,外敷磨石子,

左右頂堵、墀頭牆有石灰彩繪,簷廊柱上木構件雕工精細,彩繪淡雅。

正身門框由觀音石砌成,門楣有堂號,左右有門聯。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