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市立美術館自籌備期起即以「保存及發揚畫都嘉義之精神與榮光」、
「結合美學、藝術及文化創意扎根於生活與教育」、「豐富嘉義地區人文
城市內涵」等多元藝術發展為主要基礎,形塑本館作為
一座城市美術館的重要特質。
嘉義市享有畫都盛名數十年,經過無數藝術家與藝術團體的努力
,在2020年迎來了第一座專業的嘉義市立美術館,「人・間-陳澄波與畫都」
展奠基於嘉美館開館後獲陳澄波文化基金會捐贈的一批重要作品。
藉由陳澄波(1895-1947)的創作及其收藏書畫,
看待上個世紀的嘉義美術發展脈絡……
該展以「畫都嘉義」為核心,聚焦於陳澄波後半生活動的嘉義地區,
探討經東京留學、上海執教返回嘉義後的陳澄波,如何在嘉義的人際網
絡中重建個人畫業。
陳澄波出生於割台的1895年,父親陳守愚有秀才功名。
然陳澄波因出世不久即遭母喪,父親又因執教東席,長年在外,
所以是由祖母林寶珠所帶大,與祖母之間的感情深厚。
1913年,陳澄波考入台北國語學校,並於此時接受石川欽一郎的指導。
畢業之後,先回母校嘉義公學校擔任訓導,後轉至水堀頭公學校,
前後執教七年,直至30歲才至日本求學。
陳澄波考入東京美術學校師範科,由於教學需要,學校課程基本上什麼畫種
都需涉獵,這也可以在本次展出的膠彩習作可以一窺,他的畢業作品也提交
日本畫人物作品。
但陳澄波投件日本帝展、台灣官展均為油畫,
在美術學校的課餘時間,也在著名油畫家岡田三郎助
所開設的本鄉繪畫研究所補習,油畫創作遂成為他日後創作的重心。
1932年的一二八事變,中國排日風潮轉熾。
由於當時的台灣人是日本國籍,唯恐遭到牽連,於是陳澄波1933年
闔家返回嘉義。此時陳澄波已近不惑,又有入選帝展、台展,在中國
任教等經驗,可以說是當時台灣畫壇的中堅份子。
隔年,他更與廖繼春、顏水龍、李梅樹、李石樵、楊三郎等人
組織台陽美術協會,希望在官展以外,另外提供一處可供藝術創作
發表的平台。
此時也因為返鄉居住,描寫嘉義風景的作品增多,
1945年中日戰爭結束,台灣結束日本50年殖民統治,重回「祖國」懷抱,
許多台灣知識分子對此有著頗多期待。
陳澄波由於有中國任教的經驗,於戰後任職嘉義市第一任參議會議員。
然而,國民黨據台後治理不當,積累民怨,終導致1947年所爆發的二二八事件,
從台北蔓延至全台各地。嘉義也在3月2日起發生嚴重的軍民衝突,國民黨軍警遭
民間追捕,後與部分外省籍官員退據至水上機場內與市區的嘉義民兵對峙,
史稱「嘉義三二事件」,是二二八事件中軍民對峙時間最長,
公開處決人數最多的縣市。
由於市區混亂、軍民對峙,嘉義仕紳組成「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
出面調停,3月11日推派議員陳澄波、潘木枝、柯麟、陳復志、林文樹、
邱鴛鴦、劉傳來、王鍾霖到水上機場做和平談判,然到機場便遭到拘禁,
後邱鴛鴦、劉傳來、王鍾霖、林文樹放回,其餘人仍關押。
隔日,原在水上機場的國民黨軍隊攻入嘉義市區,抓捕盧鈵欽等其他人。
3月18日,陳復志遭槍殺;3月23日,11名嘉義市民以「清鄉」名義在
嘉義車站前槍殺;3月25日,陳澄波、潘木枝、柯麟、盧鈵欽
亦在車站前遭到處決。
「人.間─陳澄波與畫都」展以陳澄波為出發點,
開展出三個子題,包含「以文會友」、「現代生活的觀察」
與「筆畫與形體」。
在「以文會友」中,可以看到陳澄波與嘉義仕紳的往來互動,
展出張李德和、林玉山、莊伯容、蘇友讓、蘇孝德等多位仕紳與
畫家的作品文獻,
當中有不少聚會期間所合作的書畫作品。
比如展覽中展出林玉書贈與陳澄波的《畫中八仙歌》條幅,
映射當時畫家與仕紳之間的互動關係,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
此外,二樓展出嘉義舊地圖,標出當時嘉義畫家與仕紳的住所與
聚會地點,可藉此了解當時具體的地理空間,進一步想像
當年他們在雅集當中互為唱和的風雅蘊藉。
「嘉義市立美術館」座落於嘉義火車站旁,
前身為日治時期總督府專賣局之嘉義支局,與臺南美術館、臺南林百貨、
臺北松山菸廠中庭皆出自同一建築設計師-梅澤捨次郎(1890-1958)之手。
梅澤捨次郎的建築作品,在展現建築美之餘也絲毫不遺漏其「實用性」,
屬於折衷主義的藝術裝飾風格(Art Deco),
他在臺灣的作品無一不在實踐「透過建築設計來美化都市」的精神。
嘉美館保留原建築主體,由改建規劃設計團隊的黃明威、王銘顯建築師
合作進行規劃設計,針對美術館的歷史、定位與未來願景,為新生美術館
重新錨定,運用新材料、新工法呈現精緻的工藝美學,
以新舊並呈、空間活化為改建方向,
賦予古蹟新生命…….
此展也是美術館開幕的第一檔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