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通霄鎮志記載:

「通霄」一名由來,原是道卡斯族之「風呢樣」(Honeyan),

一名「屯消」(Tonsuyan)社之所在。

此外,又有一說:

在清代時,由於該地昔日南勢溪水深可停泊商船,

為銅鑼、三義、苗栗等地貨物「吞」吐「銷」售中心。

「霄」與「銷」台語發音相同,所以稱「吞霄」。

清治時期部份有志之士開始改稱「通霄」。

日治時期新竹州長蒞臨視察,也認為「吞霄」地名之不雅,

且就地北望,見虎頭山高聳入雲霄,覺得稱「通霄」較好,

遂於明治37年(1904)更名為現今之「通霄」。

通霄沿海地區為砂質潔白細軟的沙丘地形,

其間有 通霄海水浴場,白沙、新埔、通霄等三漁港。

本地主要河川為通霄溪及南勢溪,

兩溪匯流統稱通飛牛牧場霄溪流域,

通霄溪過去又名吞霄溪,在打哪叭溪以南,

舊屬吞霄二堡,長十公里。流域面積七十九‧八八平方公里,

占全鎮面積的四分之三,為鎮內主要河川;

通霄溪流分南北二支,

均源自火炎山脈西麓的保安林,

西流注入台灣海峽。

某日路過通霄溪出海口附近,

登堤遠望,夕陽餘暉之美,

盡在不言中。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