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通霄鎮志記載:「通霄」一名由來,原是平埔族原住民
道卡斯族「風呢樣」(Honeyan),名「屯消」(Tonsuyan) 社之所在。
此外,又有一說:在清代時,由於該地昔日南勢溪水深可停泊商船,
為銅鑼、三義、苗栗等地貨物「吞」吐「銷」售中心。
臺語「霄」與「銷」發音相同,所以稱「吞霄」。
清治時期部份有志之士開始改稱「通霄」。
通霄鎮各里族群分布,閩南人佔多數的里有白東、白西、
新埔、通灣等4里,其中前3里為絕對多數,其餘各里則為
客家人佔多數,並以楓樹、烏眉、福龍、福源、南和、
福興、圳頭、城南等8里佔比相對較高。
「南和」之地名源起,可能與閩、粵械鬥有關;
「南」為淡水廳治竹塹之南方,「和」意和睦。
往昔發生械鬥,事後,期望兩族和睦,因以名。
另有一說「南和」原作「難和」,謂原為山胞所居,
常為爭奪生活物質爭鬥之地。
大坪埔位通往飛牛牧場的途中,此處的李氏公廳
已列入縣(市)定古蹟之列…….
位於通霄鎮南和里的「通霄隴西堂秀禮公廳」,
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表示,因建築整體保存良好、
構件精美,別具保存價值,而通霄李家早年為當地拓墾大戶,
拓地擴及通霄、銅鑼、三義,秀禮公廳為李家來台第三代建
於1931年,屬於典型客家傳統三合院,
格局完整,神龕及檐廊木雕精緻典雅;
整體環境反映客家傳統民居的風水觀,牆體以泥磚、斗砌
及卵石牆基砌成,大量使用低海拔原生闊葉樹材,亦可見證
當時民居建築的建材與技術。
話說通霄鎮城南李家,與銅鑼澗窩李家同出一祖。
李家祖籍廣東五華,來臺祖德萬公譜名應龍,
其三子騰清公於同治三年(1864)攜眷入墾通霄南和,
致富後營建華宅。
應龍公字德萬,國學生,諱緯烈,監生,父維棟公。
自大陸宋寧宗嘉定十二 年( 1219)庭芝公世系起為第 十八世,
妣連氏,生六子:
長騰 蘭、次騰桂、三騰清、四騰華、五騰彬、六騰祥。
其中李騰清於咸豐年間,委練鄉勇剿匪,因領六品銜軍功。
光緒12年無疾而終,欽旌五世同堂,
騰清公有子五人: 秀仁、秀義、秀禮、秀智、秀信。
當中秀禮、秀智於同治二年(1863)遷入南和里、城南里一帶,
最多時擁有農田及山林不下數百甲。
秀禮嘗派下裔孫最多時超過一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