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人據臺灣時,曾派兵控制此地。

明季之時,車城為排灣族所盤據,原本是一片密林,

當地原住民稱之為「庫匹亞旺」(KABEYAWAN),

進而轉音為「龜壁灣」。

明永曆18年(1664)鄭經繼鄭成功領臺,派遣部將自車城登陸,

開始屯田墾荒,令部統領兵士南進龜壁灣駐守,命名為統領埔

(今之統埔村),逐漸形成庄村。

康熙末年至雍正年間,車城已成為閩人開拓恆春半島的根據地,

由於屢遭原住民襲擊侵擾,遂環植木柵於四周以為防禦,

故有「柴城」之稱;

乾隆末年逐漸形成一街肆,乾隆53年(1788)福康安將軍率軍

討伐林爽文黨夥莊大田時,水師即登陸於車城,之後為紀念捷軍

稱車城為「福安庄」(或福安城),

並於庄內的福德廟立碑頌功。

至於「車城」一名,伊能嘉矩認為是「柴城」發音上的訛誤,

另一說法則指稱早期車城砍伐薪材輸出臺南地區頗盛,庄民便利用

其做為要塞而得以擊退原住民,故稱「柴城」。

其後又大舉來襲,當時車城至海口間沿岸盛行燒製木炭,

有搬運木炭的牛車數十臺駐列,庄民遂利用牛車作為防禦而擊退之,

因而將柴城改稱車城。

雖然車城並未正式建城,但因有木柵環圍故亦設有東門、

北門(北門路、忠孝路口)及南門(福安路底近欽湖橋)以制出入。

另有一說,乾隆51~53(1786-1788)三年間,

福康安為剿莊大田,駐兵車城,以木為城故稱「柴城」。

大正9年(1920)日人重劃行政區域,

本地隸屬於高雄州恆春郡,分7個大字:

車城(今福興村、福安村、統埔村)、保力(今保力村)、

田中央(今田中村)、海口(今海口村)、新街(今新街村)、

四重溪(今溫泉村)、射寮(今後灣村、埔墘村、射寮村)。

車城庄,為1920年~1945年間存在之行政區,

轄屬高雄州恆春郡。

車城庄轄域內分為車城、新街、田中央、海口、保力、

射寮、四重溪七個大字。

保力大字下有「保力」、「山腳」、「竹社」小字名。

按 : 董欽湖 (1870- 1934) 曾擔任恒春電氣株式會社監查役、

車城庄協議會員一職 。

車城庄曾有一位庄長為董淸吉 (重光淸吉) (1880-1950),

資料上顯示其曾擔任過車城信用組合長、車城庄協議會員、

車城庄助役以及車城庄長等職務。

惟其出身年分與董欽湖僅差10歲,故應非父子關係。

董欽湖子嗣當中智勇、清琳(清林)、清財、清課,

並無名為清吉者。

故其間,同宗叔姪關係較為可能………

恆春電燈株式會社之設立,電力供應方式為火力發電,

供給範圍為今日恆春車城一帶,包括恆春街、四重溪、海口庄、

車城庄以及保力街等地,大股東多為恆春在地人。

許家第1代的許連升於大正13年(1924)1月以年邁體衰為由,

辭去庄長公職,只擔任恆春電器會社長一職;

大正11年(1922),許家第2代的許受全擔任車城庄役場助役,

昭和2年(1927)轉做高雄州協議會員,

同時也擔任恆春電器株式會社社長,

以及車城信用組合理事等職。

可見董欽湖、董清吉也都算是

車城地區的仕紳階級…….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