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港區的名稱來自過去臺江內海港口之一的「西港仔港」
與港口周邊的市街「西港仔街」,後人將「西港仔」簡化成「西港」。
至於「西港仔」一名的由來,則有位在「直加弄港」(今安定區)西邊
或後營(今西港區後營里、營西里)西邊等說法。

西港區在過去大部分是臺江內海的一部分,
道光三年(1823)灣裡溪(曾文溪)在暴風雨後改道,將大量
泥沙帶入臺江內海,使得臺江內海逐漸陸化。


「西港仔港,海邊,有港,小杉板頭船到此渡客,並載五穀、糖、菁貨物。
港水入至安定里西保止。港口有魚塭」這段敘述是康熙五十六年(1717) 的
諸羅縣志中所記載的,續修台灣府志(1764)中並指「西港仔街,
濱海民番貿易 」,足見當時西港仔的河港繁榮景象 。

道光十五年(1835)嘉義縣與臺灣縣的縣界調整,以改道後的
「曾文溪」為新縣界。該年也設立了西港仔保。

進入日治時期後,西港仔保改為西港仔堡,
在明治卅四年(1901)隸屬於鹽水港廳,明治四十二年(1909年)
行政區劃調整後改隸臺南廳。


大正九年(1920年)行政區劃改為州郡街庄制,
今西港區一帶設西港庄,屬臺南州北門郡。

戰後,民國卅十五年(1946)將西港庄改為西港鄉,隸屬臺南縣北門區,
設有西港、新復、永樂、中東、南海、竹林、劉厝、八份、三樂、檨林、
後營、營西、金砂等13個村。

竹林里位於西港區西部,里內只有一個庄頭,庄名大竹林,
是典型的「一庄一村」制,日治時期隸屬於西港庄大字劉厝,
光復後獨立建村,沿用庄頭名稱,設「竹林村」,
臺南縣市合併後更名為竹林里。

大竹林庄民大多來自同一血脈,宗親之間往來頻繁,感情特別濃厚,
汾陽殿和郭宗祠是庄民的活動中心,
大竹林的聚落相當集中,以庄廟汾陽殿為中心,共分有四角頭:
東北角、中寮角、中央角和頂頭角。
聚落的歷史發展與「郭姓」一族息息相關,

庄廟汾陽殿簡介歷史的碑誌上如此記載:
「肇基始祖至九世開高公、闢高公、旋公暨十世夢嚴公於順治十八年(1661)
隨鄭成功先後入台,卜居大竹林開墾本村,其時攜帶天上聖母神像於船上
護航來台供奉於祖厝(今本村宗祠)內。」

郭氏族人口中的「開基九世祖」,
來自於漳州府龍溪縣 29 都石美堡寮里社(錦湖社),
當時九世郭開高、郭闢高、郭旋和十世郭夢嚴,
隨著鄭成功部隊來台入墾,移居此地後,共傳有八房。

後來部分的族人遷居向南拓展,漸漸形成新的庄頭,
最後建立「大塭寮」,與原本大竹林形成「頂下寮」聯庄
(大竹林為頂寮,大塭寮為下寮),
兩庄感情融洽,猶如兄弟之邦。
是以該聚落多為郭姓人家……..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