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十二年(1734),今土庫鎮、虎尾鎮一帶設大坵田堡,
其開墾大致從西往東,故虎尾較土庫開發為晚。
該堡之東有一小沙丘(臺灣話稱「沙崙」),周遭稱為大崙腳,
據推測為今日虎尾鎮大崙腳公園所在處。
雍正年間有記載一條名為「吼尾溪」(虎尾溪)的溪流
流經大崙腳之南。
較大規模的漢人開墾發生於乾隆年間,
大崙腳庄也在此時發展成大崙腳街。
雲林縣誌記載,乾隆24年(1757),
福建閩人郭六才等人至大崙腳招佃開墾,
在虎尾溪北邊一處俗稱「後尾」的地方搭建了五間簡陋草寮。
此是「五間厝庄」地名比較可信的由來。
開墾成功後,郭六才成為大坵田堡最初的大租戶(擁有土庫、
虎尾的所有田地)。後來大租權數次轉賣,並於乾隆55年(1788)
因大租戶翁姓涉入漳泉械鬥,大租權被官府抄封。
乾隆三十年(1765),大崙腳居民建德興宮,祀奉池府千歲,
人稱「大崙腳王爺」,是今日虎尾地區的主要信仰之一。
日治時期是虎尾地區,尤其是五間厝迅速繁榮的重要時期。
1901年,虎尾地區尚屬臺中縣斗六廳土庫支廳大坵田堡,
1906年,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在土庫支廳五間厝庄河岸邊的
一塊荒地設立五間厝製糖工場(今虎尾糖廠),
不少人隨之移居虎尾。
1920年,行政區域改為五州二廳,設虎尾庄屬臺南州虎尾郡。
虎尾庄轄虎尾、大屯子、北溪厝、竹圍子、牛埔子、平和厝、埒內、
廉使、蕃薯、湳子、三合、過溪子、惠來厝等13個大字。
1933年12月20日,虎尾庄改制為「虎尾街」。
大屯子(東屯里、西屯里)位於虎尾鎮西郊,近鄰土庫鎮石廟里,
日治時期曾屬土庫支廳轄區,清朝年間地名為大墩,
日治後期才改名為大屯。
據先人告知,地名的由來是約二百年前,大屯地區是ㄧ個未經開發的
荒野,後來因從蘆竹塘來的王和、王榮兩兄弟前來開墾建立家園,
代代相傳在此定居,日久之後,慢慢成為一個小村落。
後來,因沿海發生嚴重水災,
當地居民被迫遷移有蔡、吳、陳、劉諸姓
陸續前來定居。
大屯是一個地靈人傑的地方;誕生了不少地方名人。
如:日治時期庄協議會員王兜,鎮長陳振輝、吳興旺,
議長陳清秀、立法委員林明義等。
小巷中的古厝,正身是有花磚,
山牆上亦有懸於式樣,
然不得親近,
故不知為何姓氏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