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世界」出自佛學經典的《華嚴經》,佛曰:
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意思是:
從一朵花裡就可以看出整個世界,
用一片葉子就能代表整棵菩提。
心若無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
參透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個世界,而整個世界也便空如花草。



《華嚴經》說:「佛土生五色莖,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所有的佛經,乃至所有的宗教,看人生都是悲觀的,認為人生是痛苦的,
要求解脫;都認為這個世界是缺陷的、悲慘的。



唯有「華嚴經」所講的,
認為這個世界無所謂缺陷,即使是缺陷,
也是美的;這個世界是至真、至善、至美;
是一真法界,萬法自如,處處成佛,時時成道。



鳳凰木(學名:Delonix regia)又名影樹、鳳凰樹、鳳凰花、
金鳳、火鳳凰、洋楹、紅花楹(廣州)、火樹、紅火楹、火焰木、
森之炎、攀霞拿等,為豆科鳳凰木屬的植物。




在香港,鳳凰木的花期約為五月至七月,
而在台灣則在初夏左右開花。
有趣的是,這種樹開花的時間,
通常也會在學校的畢業季節前後。


原生非洲馬達加斯加,世界各地熱帶及亞熱帶地區都有栽種。
臺灣的鳳凰木則在1897年日治時期時由日本孟買領事館
採購種子引進,最先種植在臺南;



鳳凰木的特徵就是華麗的花朵,
以及外觀如蕨類植物般的綠葉。
鳳凰木植株高大,可達20公尺以上。
性喜高溫、多日的環境,
必需在陽光充足處方能繁茂生長。


花大呈紅色,連花萼內側都呈血紅色,四瓣伸展約8公分長,
第五瓣直立稍大及有黃及白的斑點,雄蕊紅色,
花萼腹面深紅色,背面綠色。
花序為總狀花序,呈繖房狀排列,花萼和花瓣皆5片,聚生成簇。


開花後結出一條條長形豆莢果,長可達60公分,成熟後呈深褐色,
木質化,內藏40-50粒細小的種子,每顆平均只有0.4克重,
種皮有斑紋,有毒,不可誤食。



葉片是二回羽狀複葉,呈羽片對生,15-30對,
每羽片有小葉20-40對。小葉為長橢圓形,基部歪斜,
葉緣是全緣,葉端圓鈍。葉片是薄紙質,葉面平滑且薄,
為青綠色,葉脈則僅中肋明顯。

樹形為廣闊傘形,冬天落葉時,
多不勝數的小葉如雪花飄落。
鳳凰木適應熱帶氣候,
耐旱及可在有鹽分的環境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