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壇舊稱「茄苳腳」,因為從前這一帶是茄苳樹茂生之地,
經當初移民的採伐,進而開墾成耕地,並建莊於此,所以
以它為之地名。
由於讀音不雅,採納花壇日語外來語(GARDEN) 之音讀
Kadan 近似,故於大正9年(1920)改稱至今沿用。
明鄭時期,曾在白沙坑(今白沙村、文德村一帶)進行開發。
白沙坑是花壇鄉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位於該鄉北部偏東。
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包括白沙村、文德村、
長沙村、岩竹村。
清末至日治初期,白沙坑地區為一街庄,稱為「白沙坑庄」,
清領時期因此處屬燕霧上堡,設白沙坑溪南庄(今文德村),
轄二十四庄,曾共組民間團練的聯庄部隊,稱「白沙坑二十四庄」,
亦見「燕霧二十四庄」之紀錄。
大正九年(1920),該庄改制為「白沙坑」大字,
隸屬於臺中州彰化郡花壇庄。
康熙末年,來自安溪的李氏,以及來自詔安的游氏,入墾花壇。
茄苳腳除了在康熙末年,即有漢人入墾之外,在雍正年間亦有來
自安溪的柯姓人氏,續而入墾,到了乾隆初年,陸續有劉世知從安溪而來,
中葉時期又有來自南安的阮姓、馬姓、李姓、曾姓、沈姓
以及晉江的吳姓和許姓,也陸續的到來。
由於乾隆末年,茄苳樹的水利已經興修,
所以引來了大批的移民潮。
安溪的白姓人家,也在此時遷移而來。
由此可知花壇早年在嘉慶年間,已經墾殖廣闊……
蘇姓其起源主要是己姓和外族的改姓。
因周時武王封顓頊高陽氏後裔忿生於蘇國,後人追尊
蘇忿生為得姓始祖。
望出武功郡,亦有河內郡、扶風郡等。
蘇姓最初發源於河南,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蘇姓大舉南遷;
宋元明時期,蘇姓人口主要由北方向東南遷移,
由西向南方遷移。
蘇姓的堂號普遍為武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