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林在清治時期早期乃被歸為蕃地,街庄行政區並未出現在

文獻上,至道光元年(1821)漢人周嘉之進入開墾,

陸續才有金福安墾號等在坪林尾、九芎林及𩻸魚堀入墾,

光緒年間擴至闊瀨、大舌湖與鷺鷥岫等處。

為了防止原住民入侵,墾號多募隘勇,

區內除了墾戶之外很少有漢人移入,以墾戶、佃戶、隘首

及隘勇成自治形態,原屬淡水廳淡水堡,後改隸拳山堡,

光緒元年(1875)改隸文山堡。

日治時期以後,坪林屬深坑廳或文山郡轄下。

坪林區早期開發乃由北而南,以淡蘭古道為主要交通路線,

隨著嘉慶和道光年間噶瑪蘭的開發,區內發展出多條淡蘭間

的交通路線。

隱身在坪林山裡的南山寺觀景平台,

長約150公尺的木棧坡道雖然迷你,

卻有著讓人屏息的美景,

綿延在山谷間的坡道,往下延伸是座古色古香的涼亭,

置身在觀景平台上,可以眺望整個南山寺山間的

髮夾彎S型坡道,還有縱橫在山間裡的茶園,

視野相當遼闊,

遠處山嵐隨著霧氣慢慢灑落,

非常有仙境感,短短1分鐘的路程卻有著

讓人流連的壯觀美景。

南山寺自日治初期創立至今已超過百年歷史,

據說當年有一位學者名叫林揚,因識地理認為該處文山秀氣

風景甚佳,唯水口相沖,山形似劍,居住人易生衝突爭鬥,

建議造寺以制化,

所以當時區長楊心亮先生出面召起信者,

發善勸募造了一間草廟,並聘請木柵指南宮孚佑帝君

蒞位顯化威靈。

然數年後遇一火劫將草寺燒毀,但仙公神像絲毫未損,

信眾觀之乃認為神恩廣大慈悲顯化,於是重蓋瓦屋,

又經年累月,瓦屋遭風蟻腐害,

於民國68年再擴建,

成為目前廟貌莊嚴的南山寺。

由於坪林全境在北勢溪環繞,水氣充足,

讓既使低海拔卻也能在南山寺有機會

欣賞到美麗雲海,

而往仙公廟下方走就是茶園秘境,

海拔不高的南山寺仙公廟,

因地勢關係有著遼闊的視野,

透過南山寺景觀平台

可以親近茶園、觀看山巒,

幸運的話還能遇見夢幻般的雲海,

是個愜意散心的坪林景點……

母親在年輕時曾受雇至茶山採菁,

看到茶園不自覺勾起昔日的記憶,

歡愉的心情不言可喻…..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