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岡早期為粵籍人士所開發,因此舊稱「新廣莊」,

似有「新闢的廣大平原」之意,而「神岡」與「新廣」的粵語

發音頗為相似,可能後來由於閩人入墾,加上日久口誤,

而沿用「神岡」之名。

雍正末年,有粵籍人士張達京、張承祖等入台,至此招佃墾荒,

始為大力開墾,當時形成的村落有望樓(寮)、社口(萬興莊)、北庄、

浮圳(紅圳頭)諸庄。

清道光二十二年,神岡置莊,泉州人來此構居,於是遂成泉州人聚落。

清光緒十三年(1887)台灣建省,台中地區置台灣縣、改隸台灣縣。

日治之後,日本把此地分為「神岡」、「社口」、「三角仔」等三個區域。

大正九年(1920)三區合併為神岡庄,隸屬台中州豐原郡神岡庄。

社南里,顧名思義位處於社口之南;

其實此地在地緣關係上已趨近於大雅區的上楓樹腳,

因而境內可見數量不少的張家古厝……

清末至日治初期,上楓樹腳地區為一街庄,稱為「上楓樹腳莊」。

該莊西北與上員林莊、神崗莊為鄰,東北與社口莊為鄰,東與花眉莊、

西員寶莊為鄰,南邊為馬崗厝莊、大田心莊,

西邊為垻雅街、下員林莊。

2006年1月23日,上楓村再分為上楓村、雅楓村、大楓村。

光緒20年(1894)上楓樹腳(今上楓村)張泉源聘請謝道隆為西席,

於上楓村與員林村、社南村交界的塔蓮溝畔設「學海軒」,

門扇的對聯「學古有獲,海門共登」由丘逢甲所題,

張書炳、張德林、張曉峰皆是其入門弟子。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