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碇與汐止之間正好是基隆河與景美溪的分水嶺,

勸進路、石汐路、與光明路沿途有不少小山可以攀爬,

其中包括上鹿窟崙、四分子尾山、九層坪山、

和大尖山這四座山都在汐止與石碇境內,

海拔高度分別為 528、641、550、和 460 公尺;

同時這四座山有許多登山口,路途上也有小湖泊、

土地公廟可以賞遊,這附近銜接石碇和汐止之間

的山區道路雖然顯得靜謐,

俯瞰山嵐風景著實不錯…….

鹿窟是石碇區的一個地名,位於該區西北部與汐止區、

台北市南港區交界處,範圍大致為光明里,平均海拔600多公尺。

清乾隆年間,由泉州人陳振葳、謝友建等人所開闢。

鹿窟為何叫作「鹿窟」呢?

因為早期在鹿窟山區有許多野鹿,鹿堀平地則有泉水湧出,

而鹿群蜂擁至窟中喝水棲息,鹿群來來去去,久而久之便

自然地成為水窟,所以名叫「鹿窟」。

鹿窟一帶本以產茶為業,約有200戶,山上耕地少,

多以種植包種茶或蕃薯為主。

區內原有多個聚落,

多散落在汐止、南港以及石碇山徑古道之間,

可惜多已荒廢…….

石碇地區在清末及日治時期初期屬文山堡的街庄,

1901年11月11日,臺北廳深坑辨務署改為「深坑廳」,

石碇地區隸屬深坑廳。1903年4月21日,深坑廳實施街庄整併。

1909年10月25日,深坑廳廢止,石碇地區

被併入臺北廳深坑支廳。

1920年10月1日,原堡里之行政區廢除,街庄改為大字;

前述14街庄合併為臺北州文山郡「石碇庄」,轄域內分為

石碇、小格頭、蓬菜寮、烏塗窟、雙溪、楓子林、大溪墘、

松柏崎、排寮、新興坑、鹿窟、玉桂嶺、

員潭子坑、崩山等14個大字。

其中松柏崎大字下有「松柏崎」、「耳空龜」、

「頂紙寮坑」、「九層坪」等小字名。

此百年土地公廟位於光明路上,

旁邊民宅門牌為耳空龜7號。

廟旁有山徑可通往耳空龜山,

應是昔日耳空龜越嶺保甲路的一段…….

廟名為福安宮,廟側石牆上刻有寄附名冊,

從上面可見廟建於大正五年,

亦即1916年,已有百年歷史。

光明路通往菁桐出口隧道附近

亦有另一間耳空龜福德祠,

可見此區山谷昔日即為

耳空龜坑,聚落亦在其中……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