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子村地理位置亦處於白沙的中心,但卻一直不是觀光客停駐之處。
村內只剩100多人,港子漁港是白沙4個三等港之一,但今建設卻
早被岐頭所取代。

港子村原名港仔,
名稱由來起源於本村離海不遠處的海中
有一處很深的海溝名叫萬丈港,
因此先民將附近的聚落取名港仔。

本村先民自福建泉州、漳州、金門等地遷入定居。
據《澎湖紀略》記載可知,本村在清領時期屬鎮海澳管轄,稱為港仔社。
日治時期稱為鎮海澳港仔鄉,隸屬頂山澳務署管轄,之後行政區域屢有變動。

戰後曾與鎮海村合併,民國35年(1946)依村里設置的規定,
脫離鎮海村,獨立設村稱港子村迄今。

本村於民國63年(1974)實施社區建設,
由政府及該村旅外人士共同出資建設,當地居民通力合作,
使村容煥然一新。
居民均半農半漁,因地理環境較差,
旅居臺灣本島發展的居民為數不少。

港仔居民由諸姓組成,以蕭、林、洪、郭、
張、呂繁衍較多為主姓。

古厝的頹圮造成嚴重的環保問題,
古厝的任其頹圮
則是各村皆有的問題。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