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苑鄉原是一片沙丘荒涼,不毛之地,據史載
約四百餘年前有福建省福州府曾姓家族定居於此,
繼有陳姓及泉州府同安縣等地居民陸續遷徙。
先民蓽路籃縷,開荒墾地,從事農漁業,人口逐年
增加,部落集結,各種產物亦有剩餘,必須向外運銷,
與福建省通航貿易居多,當時有地無名與外埠通商,
諸多不便,名曰「番仔挖」,
斯時番挖已成為內外貿易港,清廷為維持沿海治安在此間
設有汎防廳,當時海寇猖獗,蔡牽一黨時代常在海上搶劫,
極端拔扈,彰化知縣楊桂森為平海寇,親臨查察地勢,鼓勵民眾
協防,不久海寇絕跡,人民安居樂業,厥功甚偉。
大正九年(1920)十月一日施行地方制度改番挖區為沙山庄,
因本鄉多屬沙丘而得名,設庄役場。
戰後民國三十四年八月轄台中縣,鄉民鑑於沙山兩字不雅,
經地方人士協議定鄉名為芳苑奉准。
王功,舊名王宮。
據知最早開墾王功是林晉璧、林晉玉,
兩兄弟自福建同安渡海來台,上岸後就開始徒步尋找開墾地,
後來落腳在王功開墾。
起初,當時地方上無名可謂之,直到蓋起一座位於海邊的宮廟,
主祀池王爺,村民便將池王爺的宮廟做為當地的名字,
「王宮」之名也由此而生。
後來村民感念王爺的護庄功勞,召開莊民會議決定,
特將「王宮」改為「王功」,使王功子孫莫忘王爺功勞。
在明治三十七年(1904)發行的《臺灣堡圖》上,
當地已標示為「王功庄」。
此墓位於北王功寮聚落北側旱地之中,
墓碑上有著欽賜恩榮的褒銜,
還有蒙彰化縣令楊培桂擇地於四塊厝定居等字樣
燈號錦馬則較為特殊…….
其中的馬,代表著同安縣的馬巷鎮。
四塊厝即今芳苑、王功、溪湖鄰近之地。
馬巷,又名舫山、馬家巷、馬厝巷,
是廈門東北部的千年古鎮,自宋以降,商業繁榮,而明清尤甚。
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以現翔安地界(大致相同)設散廳,
稱馬巷廳,自宋代以來,馬巷就是官方的重要驛站;
素稱「七泉之巨郡,南北之要衝」。
據《馬巷廳志》載 : 馬巷廳治廣三十二里,
其轄區所在地馬巷鎮馬巷街,
名列閩南四大古鎮之一…….
按 : 錦馬林開基祖翹公,字元楚,唐九牧二房容州刺史、嶺南
節度副使林藻之孫,生於唐文宗開成元年。乾符三年登進士第,
任晉江令,有政績,吏民稱頌。
緣事南巡,見馬平山川聚秀,有東牛、西龜、南台、北印四奇石,
喜其形勝,於唐乾寧三年(896)肇基馬平,雅稱錦馬。
錦馬自唐乾寧立族以來,歷1200餘年,
人文薈萃,科第蟬聯,人丁興旺,派衍閩南、廣東、台灣和
東南亞,有「派分百村、傳衍二十萬人」之稱。
此墓是否即為最早開墾王功的
林晉璧、林晉玉兄弟的祖墳 ?
原墓為道光年間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