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濟南教會,通稱濟南教會、濟南基督長老教會,
原名臺北幸町教會,是位於臺北市中正區的長老會教堂,因位處
博愛特區一帶的濟南路而得名。

其由台北日本基督教會於1916年興建落成,
戰後移交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管理,
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另有「台北國語禮拜堂」共用此教堂。




1895年,日本基督教傳道局第10回大會承認台灣傳道開始案,
派遣日本基督教會的河合龜輔牧師於1896年5月27日來到台北宣教,
開始借用「艋舺教會」聚會,並曾遷移數次聚會場地。






同年9月,河合龜輔獲得基督徒富商李春生與加拿大長老會
馬偕牧師幫助,在新起街(今漢中街)民宅開始有固定聚會場所。
11月日本基督教會大會派遣傳道局長大儀見元一郎來台視察,
該月22日協議決定正式成立「台北日本基督教會」,
由河合龜輔牧師擔任第一任牧師。




1897年,因信徒日增而集會空間不足,信徒倡議興建會堂,
先得李春生捐獻西門街外三丁目約三百坪土地及二千圓日幣,
加上信徒所獻共募四千四百餘圓。





1899年開工,隔年2月10日竣工並舉行獻堂感恩禮拜。
1907年,原有聚會場所不足使用,2月24日河合龜輔召開
信徒大會,決籌募五萬圓並賣掉新起街舊會堂,重新興建
更大的禮拜堂。由教會長老時任總督府土木局長長尾半平
擔任建堂委員長籌募資金。






1912年大谷虞任第二任牧師,奔走全台講道募款,
經過約八年募款達到預定目標。
禮拜堂位於幸町,由總督府營繕課技師井手薰設計,
於1915年2月28日開工興建;經過一年四個月,於1916年
6月28日竣工,便是今日的濟南教會。


總計花費四萬八千七百餘圓,產權登記在日本教會名下。
1933年,時任牧師上與二郎為擴大向台灣人佈教,
決定在大稻埕以日語傳道,稱為太平町傳道所。



兩年後改稱為「台北日本基督教會太平町教會」。
1937年5月台北日本基督教會
改名為「台北幸町教會」。
戰後,台北幸町教會改名為濟南街教會。







日本人信徒陸續返國,當時其他各地日本教會聚會都沒有人,
大家由各地聚集到台北幸町教會,濟南教會成為
在台日人信徒最後唯一集會點。




濟南教會所有信徒會籍移交給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卻沒有將濟南教會產權交給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北部大會,
而交給台北市政府,被國有財產局收歸國有。
1972年政府發佈「國有財產贈與寺廟教堂辦法」,
濟南教會土地按都市計畫被列為學校用地。
1998年5月4日台北市政府公告濟南基督長老教會為
直轄市市定古蹟,解除學校用地名目。




2008年濟南教會開始修建被白蟻蛀蝕的屋頂,
禮拜地點改至台大校友會館4樓。
2009年4月5日禮拜堂建築外觀整理與屋頂修繕完成,
為屋頂外鋪銅瓦、內鋪台灣檜木。


由於濟南教會近年空間不敷使用,遂決定將日治時期所興建的
主日學教室(市定古蹟)予以修繕,並在牧師館原址興建宣教中心。
邀請著名建築師張哲夫設計、監造,福住建設公司營造,
由於古蹟園區容積率的限制,
只能興建地上二層,地下三層的建築。




由於大禮拜堂及主日學教室被定為古蹟,
為了要開挖地下室及保留主日學教室全棟,
將主日學教室的古蹟建築平移24公尺至濟南路一側,
並在原址向下挖掘連續壁、補強地基作業後,
再將古蹟遷回原址修復。

完成後,主日學教室將恢復主日學師生使用,
宣教中心地下一樓綠園中庭可供教友靜思默想,
並設置容納二百人的副堂。
於2017年2月12日舉行開工感恩禮拜,
2018年9月9日舉行宣教中心上梁感恩禮拜,
於2020年竣工,並舉行感恩禮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