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台灣地名研究》的作者安倍明義用

「往昔這片地周圍有漫漫的湖水」來形容湖內,

而湖內的舊名稱就叫作「大湖」。

這裡的居民說湖內位於二仁溪的南岸,

從前是一大片的沼澤,上面遍佈著大小的湖泊與水窪,

因此稱作「大湖」。

大正9年(1920)廢里並聯區為庄,合原圍仔內區和大湖區為湖內庄,

此時劉厝與鄰近的海埔、公館、太爺、拔仔林、中厝、下厝等合併

成立海埔大字,隸屬於湖內庄管轄。

戰後,改湖內庄為湖內區,原海埔大字轄境分成數里,

海埔(原海埔北)、海山(原海埔南)、劉家(原劉厝)

三里統稱為海埔地區…….

攤開湖內的地圖,你會發現狹長形的湖內,

東有臺一線、西有臺十七線貫穿而過,因為這樣的交通優勢,

湖內從前就是南北往來的交通要點,

那裡有一條「湖街」(現今的民權路),

在清代是臺南府城與鳳山縣城之間重要的據點,

因為位居交通要道上,彼時車水馬龍、商業活動興盛,

街上客棧林立,販夫走卒都會在此歇一晚。

通過海埔地區的臺十七線,

亦可視為往來台灣南北主要交通道路。

路旁尚有一些街屋建築存留,

惟應多為戰後所建…….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