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嘉慶年間為打通臺北與宜蘭間的往來,知府楊延理
開闢淡蘭古道,自基隆河暖暖地區,沿河道旁的小徑東行,
越過三貂嶺、草嶺山區,至蘭陽地區大里、頭城附近,
全長二百餘公里。
隨著臺灣經濟發展,尤其是在光緒時期,淡水港開埠,
成為通商口岸後,帶動北臺灣對外貿易的繁榮,
淡蘭之間廣大的山區,散布著各個大小聚落,
因茶葉種植、買賣,茶商往返其間,
為縮短淡蘭之間距離,
節省通行時間,淡蘭古道不斷往南移。
淡蘭古道南路之一的外按古道,
位於新北市石碇區雙溪口與石碇老街之間。
石碇段應屬淡蘭古道南段,是石碇早期大菁、文山包種茶
輸出的要道,於北宜高速公路完成後重新整修,由石碇西街底
至雙溪口淡蘭吊橋全長約二公里。
古道中有兩個休息處,
一處是古道路程的中間段,有涼亭能讓遊客眺望山中美景。
再往前走還有北宜高速公路下方的平臺休息區,利用木頭
搭建的木質長椅、桌子,能夠在休息區內
享用自備的茶水或乾糧。
休息完過後順著北宜高下的步道,
會走到外按產業道路,順著前行,
便能接到第二段步道。
走著走著,路面變為碎石,天空也從高速公路改為
綠蔭遮蔽,離溪水更近,也更加涼爽。
路旁很適時地出現了涼亭,
坐在亭內,耳邊蟲鳴鳥叫,看看蔚藍的天空、碧綠清澈的溪水、
靜立於石頭上的夜鷺,微風徐徐吹拂臉龐,
眼前的恬靜不也是一大享受……
位於北二高石碇交流道下106乙線道,過了石碇堡隧道
接近牌樓處,有一休憩涼亭,靠近外按橋旁,不顯眼之小塊地;
豎立一方石柱。
靠近一看,上刻有陳捷陞先生紀念碑的字樣。
按: 陳捷陞,一名陳苞,又名陳耆匏。
本為深坑旺耽人,為文山義民陳秋菊之堂弟,後遷居石碇楓子林。
陳捷陞早年以渡船維生,以個性豪邁,結交了不少豪放不羈的人士。
日人領臺之初,各地武裝抗日行動風起雲湧,
陳捷陞與其兄長陳秋菊亦同為深坑、石碇地區義軍之領袖。
後來日人實施懷柔政策,各地義軍紛紛投降,陳捷陞與陳秋菊
迫於局勢終而受撫,日人以坪林尾、金瓜寮與兩人之部眾開墾。
以河為界,右屬陳秋菊,左屬陳捷陞,給與兩人採樟腦權,
並命捷陞與秋菊開闢臺北經過深坑、宜蘭之道路。
由於它與日人關係良好,被命為石碇、格頭、楓子林三區
合成之石碇庄的首任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