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谷村位於沖繩本島中部恩納村的下方,

附近著名的景點有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座喜味城遺跡」、

斷崖美景「殘波岬」及燈塔,以及集結了陶器工房的藝術村。

這邊相當適合安排開車自駕前往,

喜歡買碗、沖繩陶器等藝術工藝品的朋友,

一定不能錯過。

やちむん在琉球語是燒物、陶器的意思,

因此也有人將「やちむんの里」翻譯為燒物之里

或陶器之里、山燒之里;

讀谷藝術村聚集了約19家工房,

工房通常都是半開放式的,前方會展售自家的陶器,

後方則是職人的工作室。

建於1980年的讀谷山燒共同窯,

會在最前方燒柴加熱,熱空氣會往後方緩緩上升。

「讀谷山燒」是由「山田真萬」、「大嶺實清」、「玉元輝政」、

「金城明光」四位藝術家的作品共同展售。

這裡的陶器都是手繪,每一樣商品都是獨一無二,

比起大量製造的陶瓷器皿,

這裡的陶器更具有溫度。

原本傳統的窯製品多為胖胖圓圓的形狀,

但這幾年來,年輕的新進工藝家漸漸為其做出改變,

創作出了許多不同於傳統的造型作品。

在這裡,藉由多數工藝家之手,

除了多數保有傳統氛圍的窯燒作品以外,

也產出了合乎現代風格的窯燒製品。

沖繩的陶器的特徵是樸實的造型和強而有力的裝飾圖案,

是體現沖繩精神和靈魂的傳統工藝品。

沖繩的陶器已有6600多年歷史,

受到日本和其他亞洲國家的貿易交流影響,

並經過數百年的發展而成為今日的獨特的風格。

時至今日,沖繩陶器的風格蔚為流行,

並深受遊客和當地人的喜愛。

最早的沖繩陶器被認為是6,600年前製作的土器。

進入北山、中山、南山三種勢力抬頭的三山時代後,

各種勢力獨自地建立起貿易網,從中國、朝鮮、泰國和越南等國

外輸入了陶瓷器。受到如此盛大的海外貿易影響,

便發展了陶器的技術。

在這之後,1429年尚巴志將三山統一,琉球王國誕生。

據說在王府的管理下,1600年代從薩摩召喚了朝鮮人陶工

來進行指導、新的製陶技術也被傳承過來。

就這樣,壺屋燒誕生了。

在這之後,1879年琉球王國因廢藩置縣

而以改設置沖繩縣的方式續存下去。

中國和日本貿易興盛的同時,在王府的管理下壺屋燒的

製陶技術、技法和獨自性正向上。

沖繩的陶器文化也就更加發展。

在歷經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那霸市壺屋附近因為都市化發展的關係,

有排煙問題的傳統薪窯(石窯)的使用就被有所限制。

所以在1970年左右,沖繩縣第一位人間國寶(故)金城次郎就從壺屋

移居到了やちむんの里的這個地方。

之後在1980年這年,他和多位的陶藝家在此處共同聯合開窯,

因而形成了登窯(climbing kiln)這個景觀。

而到了1990年後又開了北窯。

直至現代,這裡已經有了19間的陶藝工房。

整個讀谷一地,

據說有超過70家工房分佈在此。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