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王國建立前,有三個王國爭奪琉球本島的主導權,

分別是地處北、中、南的北山、中山、及南山。

中城城(ナカグシク Nakagusiku)是琉球王國時期的一個城堡,

位於今沖繩縣中頭郡中城村,現在已無法估計當時的築城規模。

中城城具體建築的年代不詳,目前僅知道該城是

琉球第一尚氏王朝時代護佐丸的居城。

中城城跡為一山城,地處中城村到北中城村,從東北到西南

幾乎呈一直線,位於標高150~170公尺的石灰岩丘陵邊緣的山域。

東南側為15公尺以上的垂直斷崖,

西北側為極度陡峭的斜面,

要進入城裡只能沿著正門和裏門面對的南北丘陵尾,

擁有易於防守難以攻堅的地勢之利。

由六個城郭組成,城牆以琉球石灰岩堆砌而成,

巧妙地利用自然的岩石和地形條件,擁有美麗曲線之古城。

從城堡能眺望風光明媚的景致,東側可遠眺中城灣、太平洋,

西側可瞭望宜野灣市和東海,北側的勝連半島、讀谷村,

南側的與那原和知念半島,全部盡收眼底,

也因此成為風景名勝之地。

琉球王國時代據說有多達300個以上的城堡,

中城城跡是二次大戰中受戰爭損害程度最小的居城,

也是縣內保留最完整原型的古城,

有極高的歷史及戰略價值。

中城城的確切建築年代不詳,據說在14世紀後半由

先中城按司傳承好幾個世代持續興建而成。

1440年左右座喜味城主「讀谷山按司:護佐丸」在王府的命令下

移居中城城,於1458年自刃之前,先後增建了北之郭、三之郭,

為當時最高明的築城技術。

護佐丸滅亡後,在一之郭內設置間切番所、中城村役所,

於1945年3月左右因戰爭而燒毀之前,

為中城村的行政中心。


戰後在縣政府的管轄下,首次改建成包含動物園和

遊樂場的公園用地,成為民眾生活休閒的好去處。

昭和47年(1972) 5月15日沖繩回歸日本,被指定為國家史跡。

平成12年(2000) 12月2日納入「琉球王國古城及其相關遺產」

被登錄為世界遺產。

平成18年(2006) 4月6日被日本城郭協會

選為「日本100名城」。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