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世紀初期,中山國王尚巴志統一沖繩本島,並將政治中心
從浦添(現浦添市)遷到首里(即那霸市首里地區)。
首里自此成為琉球國的首都。

16世紀之後,尚真王將琉球各地的豪族集中搬到首里,
確立了首里的城市格局。明治維新之後日本開始廢藩置縣,
1879年廢除琉球藩設置沖繩縣,並將行政中心設在那霸,
取代首里成為沖繩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首里城確切創建年代尚未可考。根據近年考古發掘推定,
在三山時代(11 – 14世紀),
首里曾是中山王國(首里按司)都城所在。




1426年首里按司尚巴志統一三山、建立琉球國後,以首里城成為王城。
第二尚氏王朝亦以此為都城,國王尚真曾對首里城加以擴建。




此後450餘年間,首里城一直是琉球的都城所在,
也是琉球政治、經濟、文化和對外貿易的中心。
據史書記載,首里城曾數度被焚毀和重建。



首里城位於一塊高約120公尺的石灰岩台地上,
東西長約350公尺,南北約200公尺。
城池北為末吉山、虎頭山、弁之岳,
南為金城川和識名丘陵,城下為市區。



由那霸市中心至首里城,首先經過第一道中山門(又稱「國門」,
1908年被毀壞),之後為中國風格的牌樓式建築守禮門,建造年代
比中山門晚約100年,建於第二尚氏王朝國王尚清在位時期。





門上的牌匾題額為「守禮之邦」,
取自明神宗萬曆帝冊封琉球國王尚寧
詔書中的制詞「足稱守禮制邦」。
守禮門於1933年被日本政府指定為國寶,
在二戰期間被炸毀,1958年修復。










首里城結構複雜,大致可分為外廓和內廓兩部分。
外廓有歡會門、繼世門、久慶門、栧門等四座城門,
內廓有瑞泉門、漏刻門、廣福門、左掖門、右掖門、
淑順門、美福門、白銀門等多座城門。


首里城正殿是琉球最大的建築物,有三層,
寬29公尺,進深17公尺,高約16公尺,十一間七進,
前面有五間一進的抱廈,
重檐歇山頂中央為唐破風。






正殿之前為奉神門和御庭,兩旁有南殿和北殿。
正殿之後,經右掖門可進入內廷——御內原,
御內原有二層御殿、世添殿、世夸殿、女官殿、金藏、
西之內藏、書院、白銀門、寢廟殿等建築。




2019年10月31日凌晨2時40分左右,
首里城發生火災,大火從木結構的正殿開始延燒,
和北殿、南殿、鎖之間、黃金御殿與二階御殿等
六棟建築物幾乎焚毀,奉神門則部分焚毀,




火勢至同日下午1點漸被撲滅,
估計焚毀約4800平方公尺,無人受傷,
為首里城第五次毀壞。
到訪之時,正殿仍在重建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