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維新之後日本開始廢藩置縣,1879年廢除琉球藩設置沖繩縣,

並將行政中心設在那霸,取代首里成為沖繩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1896年,日本實施沖繩縣區制,那霸區正式成立,

之後在1903年和1914年兩次合併附近地區。

二戰前的那霸是沖繩的行政和商業中心,

聚集了縣廳等行政機構,是自日本本土前往

沖繩各離島和台灣的交通中轉地。

1921年,那霸設市,那霸市正式成立。

沖繩島戰役中,那霸市區完全化為焦土,1946年那霸市得以恢復。

那霸市的壺屋地區在戰後出現黑市,成為那霸市的商業中心地區,

並在1950年改為公設市場。

15世紀,琉球王國建立,貿易開始興盛。

自此,受中國、朝鮮、東南亞等地陶瓷器的影響,

沖繩的製陶技術突飛猛進。

17世紀初葉,從薩摩(今鹿兒島縣)來到沖繩的朝鮮陶工

奠定了如今沖繩製陶的基礎。

1682年,鼓勵陶瓷器生產的琉球王府將島內的工匠集中于安裡川

附近的壺屋(今那霸市壺屋),這裡便於置辦和運輸製陶原料。

這便是沖繩代表性陶器「壺屋燒」的起源。

壺屋燒陶瓷器除進獻給琉球王府之外,

還用作盛放「泡盛酒」或海產品等進出口產品的容器,

同時也成為百姓日用的食器和酒器。

在沖繩方言裡,やちむん是燒物、陶器的意思,

因此「やちむんの里」也被稱為雅器睦之里、

陶器之里或山燒之里。

約400公尺的老街上舖滿琉球石灰岩的石板,

Yachimun陶器工房、商店、藝廊等林立。

在老街上散步並同時感受沖繩的工藝文化。

散步路線建議從西側道路入口處開始。

巨大的陶瓷風獅爺旁有「那霸市立壺屋燒物博物館」,

在此能瞭解燒物的歷史與技法的基本知識。

接下來踏著石板道路前往壺屋漫遊。

在探訪過一間間的工房和商店後,能感受從正統派壺屋燒到

融合傳統與現代的獨特風格,燒物豐富多變的魅力。

此外,走進街道旁的小路,

穿梭在宛如迷宮般的小巷弄間,

也是壺屋散步的樂趣所在…..

「壺屋燒」的特徵是渾圓樸素的形狀與色彩。

反應了沖繩陶土的特色及色調。壺屋燒有各種加飾技法,

有著描繪沖繩豐沛自然的動態魚和菊花圖樣。

說起來壺屋燒依燒製方法可分為「荒燒」和「上燒」這兩種。

荒燒是指不上釉藥陶器和塗了顯黑釉藥陶器的總稱。

相對地,上燒是指上釉藥後燒製而成的施釉陶器。

而且說到沖繩就會想到不可忘記的獅子。

在沖繩縣內散步的話,可以發現獅子無所不在。

獅子被認為是以防止火災而放置村落為起源。

在沖繩,獅子可說是吉祥物……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