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馬丸(つしままる)是日本郵船所屬的一艘T型貨物船。

1944年8月,作為太平洋戰爭的疏散船,該船隻從那霸市開往

長崎市的途中載著約1,700名平民和兒童。

8月22日,對馬丸遭到了美國海軍潛艇「弓鰭魚號潛艇」

發射的魚雷攻擊而沉沒。

1944年7月,隨著塞班島戰役的結束,美軍可以從該島發動B-29轟炸機,

無需中途停留便可對日本幾乎全境進行空襲,除了北海道和東北北部。

為因應這一情況,日本政府下達了對沖繩縣知事泉守紀的命令,

要求他進行針對沖繩縣居民的疏散準備,並要求疏散10萬名老人、

婦女和兒童到本土或臺灣。

與此同時,還要對沖繩本島等地的軍隊和軍需物資進行運送。

在這次運送中,大部分船隻都被用於軍事運輸,

僅有少部分用於疏散運輸。

對馬丸也是根據這一命令投入了

兵員運輸和疏散行動的運輸船之一。

1944年8月21日18時35分,由對馬丸、暁空丸和和浦丸組成的

南無103船團,在颱風侵襲下的狂風暴雨中,由蓮號與宇治號護航,

從那霸啟航前往長崎。

對馬丸上搭載了1,661名乘客,

包括民間人士和那霸國民學校的兒童及隨行人員。

另一方面,美國潛水艇弓鰭魚號在7月16日離開珍珠港前往東海,

之後在奄美大島、德之島、伊平屋島和與論島附近進行巡邏。

1944年8月22日早上4時10分左右,

弓鰭魚號的雷達發現船團,並潛行觀察,

21時22分,整個船團都在視線範圍內。弓鰭魚號採取水面攻擊,

先從艦首發射管向對馬丸、曉空丸和蓮發射魚雷,然後轉向從艦尾

發射管向和浦丸和宇治發射魚雷。

其中,對馬丸被魚雷所擊中。

魚雷命中後約11分鐘,即22時23分左右,

對馬丸爆炸後開始沉沒…….

對馬丸遇難者的遺體漂流到了奄美大島宇檢村等地。

許多倖存者漂流到了群島的無人島上,或者在暴風雨停歇後

被來自鹿兒島縣的奄美大島和山川町的漁船救出。

最終,共有1,484名乘員和乘客死亡。

關於這起事件的紀念館,就靜靜佇立在「波上海灘」邊,

二層建築物的結構令人聯想起當時的情景。

紀念館建於那霸市旭丘公園旁,

公園內另建有

對馬丸遇難者的慰靈碑「小櫻之塔」。

公園內有其中有一座臺灣遭害者之墓,

即使與台灣所稱的八瑤灣事件有關的事蹟…….

八瑤灣事件,或稱八瑤灣琉球人事件,

發生於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末期的1871年,

是年,琉球的船隊繳完年貢從首里回到宮古島途中,遇颱風上岸,

在臺灣東南部高士佛社、牡丹社、竹社之交界處

被部落聯盟視為入侵者而處決的事件。

船上69人當中3人溺死,54人因故被臺灣排灣族馘首,僅12人生還回國。

事件引起日本藉機出兵攻打臺灣南部原住民部落,引發牡丹社事件,

也是清朝與日本在近代史上第一次的重要外交事件。

在日本被稱作宮古島島民遭難事件、

琉球漂流民殺害事件等。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