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的鹽埕地區自古設有瀨南鹽場,在日治初期,瀨南鹽場的

鹽產量甚至達到全島第一,在1906年的鹽田面積為136甲,

鹽產量達1,400多萬斤;

但後因高雄築港計畫,

在1908年首先廢止了36甲鹽田,

其他鹽田則逐漸廢止,並取而代之另外開發

烏樹林鹽田跟紅毛港鹽田。

烏樹林鹽田是在日治時期的明治四十一年(1908)11月,

經永安鄉竹仔港(今維新村)庄長張作舟等30人在申請獲准後動工興建,

之後該鹽田的開發由高雄富商陳中和接手,並在明治四十三年(1910)

成立「烏樹林製鹽公司」,到大正八年(1919)時已完成120甲。

1923年,公司隨民法實施而改制為「烏樹林製鹽株式會社」。

最初是由當地居民進行曬鹽工作,但成效不佳,於是公司於1920年

自今臺南市北門區的鹽民約20戶來此。

1930年8月,陳中和去世,由其養子陳啟貞接任社長,

並為了照顧北門移工,在昭和九年(1934)興建以閩南三合院式

建築與當時流行的洗石子外牆建構而成的鹽村,

即今永安區鹽田里的這一個聚落……

烏樹林鹽場開闢於1908年 ,全盛時期鹽灘和岡山火車站間還有

輕便的運送軌道,銜接全省鹽的供銷系統,一直民國七十三年(1984)

讓售予興達火力發電場,

才結束鹽業在永安區七十六年的漫長歷史。

截至今日,鹽業的生產留給永安區的不僅僅是鹽業的滄桑,

「鹽田里」更是因著產鹽從北門移居至本區

落戶生根的典型聚落。

凡走過必留痕跡,閒置的永安鹽田自停產以來,仍保留了廣大的

瓦盤鹽灘及儲滷池、鹽事務所等特殊的歷史人文景觀及引水渠道、

排水溝、池塘、魚塭等多樣化的景觀,

相對於許多地區的鹽田風物已不見蹤跡,

永安鹽田又似乎多了一份幸運……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