枋山鄉在早期為台灣原住民排灣族加祿堂社的故地。

此地約在1860年左右才有漢人進入開墾,因為此地有座小山

經常發生山崩而命名為「崩崁頭」,

後來覺得不雅也不吉利,

便採用閩南語諧音「枋山」替代。

1875年,清廷欽差大臣沈葆楨於原屬蕃界的恆春半島

設置「恆春縣」,現今的恆春鎮、車城鄉、滿州鄉等地

都成了漢人開墾地,

為了將上述三地與西部的漢人大本營連接起來,

因此在枋寮到車城的海岸間劃設一條狹長走廊連接

(今台1線屏鵝公路 ),即為今日的枋山鄉的前身。

日治時期中期的1920年,台灣實施地方改制,

以原漢分治的方式於此地設置「枋山庄」,

劃歸高雄州潮州郡管轄。

戰後初期改設高雄縣潮州區枋山鄉,

1950年新設屏東縣,改隸至今。

轄區內行政區分為楓港,善餘、加祿、枋山等四村,

其中善餘村原屬於楓港村,

民國四十四年因人口增加始劃分二村。

乾隆三十年(1765) 泉州人陳玉代率漢人由平埔族俗贖地拓墾楓港。

楓港,舊名「風港」,這個港口村落即因「落山風」而得名;

楓港的居民組成以閩南族群為大宗。

日治初期,楓港地區為一街庄,稱為「楓港庄」,隸屬於善餘里。

該庄輪廓南北狹長而中央略寬,北與莿桐腳庄為鄰,東與蕃地為鄰,

南邊為海口庄,西邊臨台灣海峽。

蔡英文的祖厝就位於枋山鄉善餘村,

是一間屋齡近百年的兩層樓磚造建築,

蔡英文父親蔡潔生18歲離開家鄉到台北,

蔡英文在台北出生,幼時常隨父親返鄉掃墓祭祖,

下榻當地小旅館,一街之隔是楓港村;

由於地處海岸,

傳統民居的建材也就靜地取材,

與車城一帶多所類似。

至於舊街,

倒是商業氣息微弱……..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