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石鄉位於嘉義縣西北沿海,東鄰六腳鄉、朴子市,
北鄰雲林縣口湖鄉、水林鄉,西濱台灣海峽,南接布袋鎮。

1661年福建泉州府惠安人柳櫻隨鄭成功來台,
柳姓後裔即到東石開拓。
康熙年間又有先民吳燕、黃生、蔡崇自福建泉州晉江縣的東石
(今福建省晉江市東石鎮)渡海來臺卜居於此,以捕魚養蚵為業。
先民為表示不忘故土,遂沿襲故鄉舊名,稱此地為「東石」。
當時兩地之「東石」隔海相對,成為通商口岸。

東石港在清朝又稱「猿樹港」,
傳說這裡開拓初期,林木茂盛,猿猴在叢林間跳躍嬉戲,
商船以此特殊景觀作為航路入港標誌,
故以「猿樹」或「猿江」稱之。

日治時期東石設立辦務署,後改為嘉義廳東石港支所。
1901年分屬嘉義廳東石港支廳「東石港區」、「港墘區」,
大正九年(1920)兩區合併為東石郡東石庄。

日治初期,後埔地區為一(舊制)街庄,稱為「後埔庄」。

該庄昔日北及東北分別隔樸仔腳溪(今朴子溪)分流及支流

與後埔庄為界,東南與栗仔崙庄為鄰,

南邊、西南邊及西邊為掌潭庄。

大正九年(1920),全臺地方制度大改正,廢十二廳改設五州二廳,

該庄改制為「後埔」大字,隸屬於臺南州東石郡東石庄。

塭仔村於台157線往布袋方向,

於栗仔崙右轉進入170號公路,便可到達塭仔村。

塭仔村在地理上分為「塭仔」及「後埔」兩大區域,

其中塭仔佔地較廣,人口也較多。

塭仔村過去是朴子溪出海口,

因為河道淤積而陸化,村莊向海一面遍布魚塭,

內陸一面雖有水稻田,但由於水源短缺,如今只能種植玉米雜糧,

更因為淡水灌溉,土壤鹽化加上地層下陷,

不時可見蘆葦蔓生。

「塭仔」主要由陳姓宗親所組成,有兩百餘戶,

村中建有陳家祖祠,由陳氏後代一起奉祀。

陳氏家族的始祖為陳海公夫婦,

本來住在福建省泉州府東安縣鼎尾鄉塭尾,

於乾隆甲午年時搬遷來台,

首先在蕃芝厝居住,後來因民生困苦,且屢遭土匪侵犯,

而遷到塭仔莊外定居。為了安全著想,在周圍種植「綠珊瑚」為牆,

阻止土匪入侵,後來人們便稱此為「芳瑞內」。

「後埔」位於塭仔的西北方,人口較少,僅七十戶。

祖先多半來自福建漳州,以顏、鄭、林、吳為大姓。


主要的宗教中心為福安宮,奉祀主神為三奶夫人(陳、林、李)

並合祀池府千歲、淵王爺、城隍爺。

福安宮創立於乾隆末期(1763),

至今約有兩百年歷史……

0

發表留言